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

ID:32945860

大小:60.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_第1页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_第2页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_第3页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_第4页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补中益气汤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慢性喉炎;慢性鼻炎;突发性耳聋;慢性咽炎;中医疗法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3.044中图分类号:R2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3-0096-02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李杲《脾胃论》中的代表方,由黄英、党参(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效。补中益气汤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耳鼻咽喉诸器官位于人体上部或体表,乃清阳游行交会之所,被称为“清窍”,

2、与全身各部及脏腑联系密切。《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脾又主升发清阳之气,宗《内经》“清阳出上窍”、“阳气出上窍”,故临床上以此方加减应用于耳鼻咽喉疾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兹举例如下。1典型病例1.1慢性喉炎案例1:患者,男,50岁,2009年10月12日就诊。声嘶2年,近来加重,尤其是在劳累或讲话多时声嘶症状更加明显,饮食、睡眠、二便无明显变化。曾在某医院行纤维喉镜检查,诊为慢性喉炎,给予含片和雾化吸入(具体不详),效果欠佳,故来寻求中医治疗。咽喉检查见黏膜色淡,声带松弛无力,声门闭

3、合不良。舌淡,脉细。中医辨证为气虚咽喉失濡证,治以补中益气汤合生脉饮加减。处方:黄30g,党参9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炙甘草6g,麦冬12g,五味子6g,牛旁子9g,玄参12g,木蝴蝶6g,石菖蒲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患者觉症状明显减轻,10剂后声嘶基本消失。后以补中益气丸巩固治疗1个月,随访未再复发。按:慢性喉炎属于中医学'‘慢喉❷”范畴。本案患者乃肺脾气不足,清阳不升,咽喉失濡所致,故以补中益气汤合生脉饮补肺健脾,合利咽开窍之品益气开音。患者初诊并无明显的脾气虚表现,

4、但结合局部辨证而诊为气虚咽喉失濡证。该患者在三诊时诉以往食后即如厕的习惯消失也提示,在整体辨证依据不足或无证可辨时,局部辨证的重要性。1.2慢性鼻炎案例2:患者,男,27岁,于2010年5月10日初诊。诉交替性鼻塞3年,近来鼻塞加重,尤夜间明显,有少量白黏涕。检查见鼻黏膜红肿,表面不平;平素易感冒,乏力,纳差,大便可,小便黄,舌淡,脉缓。西医诊断:慢性鼻炎;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清阳不升,夹热邪上扰清窍。以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健脾、清肺热、通窍除涕。处方:黄英20g,党参9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

5、9g,炙甘草6g,川苇10g,丹参10g,路路通10g,黄苓6g,白芷9go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鼻塞明显减轻,饮食增进,鼻黏膜红肿减轻,仍表面不平。以上方加三棱3,莪术4g。续服5剂,症状基本消失。按:慢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窒”范畴。本案患者乃属脾胃阳气升发不足,清窍不利所致。《明医杂著》曰:“若因饥饱劳役所伤,脾胃升发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者,宜养脾胃,使阳气上行则鼻通矣。”故以补中益气汤合黄苓、白芷益气健脾、清肺除涕,合川苛、丹参、路路通等行气活血通络之品以求速效。1.3突发性耳聋案例3:患

6、者,女,57岁。2010年6月28日初诊。诉2010年3月突发双耳聋,无耳鸣,经中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两耳听力交替性时轻时重,且每于受凉后加重;平素头晕,乏力,饮食一般,二便正常,舌淡、边有齿痕,脉细弱。检查鼓膜无明显异常,外院电测听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中医辨证属中气不足。以补中益气汤加葛根、丹参、石菖蒲补益中气、升清开窍。处方:黄英30g,党参9g,当归10g,根20g,丹参18g,石菖蒲10g。每日1剂,水煎服。7陈皮6g,升麻9g,柴胡6g,白术9g,炙甘草6g,剂后,两耳听力改善。又续10剂,诸症消失。后以补中

7、益气丸和复方丹参片调治1月,未再发。按:暴聋耳鸣多实,主要是气机失调;但亦有突发性聋久治不愈的,乃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窍络空虚痹阻所致,本案例所示即是。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伍用活血化瘀之品以益气升清、活血通窍。1.4慢性咽炎案例4:患者,女,30岁,2011年3月10初诊。患者咽中不适半月余,咽中似有痰梗,不适,然无力咯出,咽干不欲饮,纳差,倦怠乏力。检查见咽后壁有少量黏稠分泌物,有少量散在滤泡。舌淡,苔薄白,脉细濡。证属中气不足,清浊升降失司。用补中益气汤原方:黄英30g,党参9g,当归10g,陈皮9g,升麻6g,

8、柴胡6g,白术9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患者咽喉不适减轻,咽后壁黏膜淡红湿润,倦怠乏力略有改善,自觉头目昏眩,心悸不安,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以上方加熟地黄15g、川苇10g、白芍12g,续服10剂而安。按: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学“慢喉痹”范畴。本案例属脾气不足,咽关失养所致,即《素问•阴阳类论篇》所说:“喉咽干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