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合理应用研究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合理应用研究

ID:32945999

大小:56.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合理应用研究_第1页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合理应用研究_第2页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合理应用研究_第3页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合理应用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合理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合理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及其临床分析。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大量输血患者,对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各种成分血的使用比例,进行分析。结果成分血输注中,以红细胞悬液应用最多,其次为血浆。结论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的出血量、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确保患者输血过程的安全、有效。【关键词】成分输血;大量输血;合理应用;临床分析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如果一次性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5%,机体的代偿功能不能满足

2、正常机体需求,就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而引发的临床症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1]。近年来,成分输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普遍的认可[2]。本研究中,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大量输血患者,对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各种成分血的使用比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大量输血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2.5〜77.0岁,输注A型血13例、B型血13例、0型血10例,以及AB型血6例。1.2成分血的品种与制备成分血主要包括

3、:红细胞悬液、新鲜冷冻血浆、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所有成分血的制备,完全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2结果成分血输注中,以红细胞悬液应用最多,其次为血浆,各种成分血的详细使用情况,见表1。3讨论患者大量失血时,丢失的是全血,但是机体本身存在代偿功能,血浆及其其他血液成分会通过毛细血管壁,迅速进入毛细血管,而丢失的红细胞则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所以,大量失血患者,应该以红细胞输注为主[3]。越早输注红细胞,组织的缺氧、缺血症状就会越早改善,减少或者避免不可逆损伤的发生。同时,库存血中红细胞消耗了大多数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红细胞在输注后的

4、短时间内,不能快速增加氧释放量,而是首先恢复2,3DPG,这个恢复过程大约需要24h,所以,最好输注新鲜红细胞,以快速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除此之外,红细胞还有一定程度的止血作用,当血细胞比容较高时,可以使红细胞释放血小板激活因子,增强其凝血功能,还可以增加其血液粘稠度,使红细胞在血管中央聚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血管边缘流动,这样有利于对出血的控制。有报道称,血小板是导致凝血的主要物质,而凝血因子的降低,并不能直接导致出血,但是它可以通过加重血小板的减少,从而导致出血[4]。血小板主要通过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以及促凝活性等作用,在止血、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

5、临床作用。当血小板数量过低时,出血患者将会出现更严重的出血情况,所以,对于大量失血患者,输血时应该及时补充血小板。大量输血时,血小板会出现稀释性减少,临床上大出血可以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从而导致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同时DIC还可以导致微血管出现广泛性凝血,形成为血栓,从而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所以,应注意监测大量输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当血小板低于50X109/L时,应该输注血小板,有效控制出血。对于大量、反复出血患者,其凝血因子丢失和消耗相对较多,同时,大量输血和迅速补液,很容易导致

6、凝血因子稀释性减少。新鲜冰冻血浆几乎含有所有的凝血因子,输注血浆可以补充凝血因子,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一般情况下,输注血浆剂量达到20ml/kg时,凝血因子水平就会上升50%左右,所以,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也不能过大,避免导致循环超负荷[5]o但是,对于大量输血患者,单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并不能完全纠正凝血障碍,必要时,联合冷沉淀输注,可能发挥更好的临床效果。冷沉淀中含有I因子.VIII因子、纤维结合蛋白,以及多种凝血因子,不仅可以促进血小板粘附,还能促进可溶性前卫蛋白转化为固状纤维蛋白,促进损伤的快速修复。因此,在大量输血过程中,及时、合理地使用冷沉淀,在纠正凝血障

7、碍,恢复凝血机能,有效控制出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作用。总而言之,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的出血量、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或者合理搭配血液制品,同时做好输注过程中的病情及各项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生输血的不良反应,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患者输血过程的安全、有效。参考文献[1]杨乾坤•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手术患者中的调查分析.临床医学,2008,8(20):2122.[2]刘燕,陈方祥,藤方,等.329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重庆医学,2009,38(12):14331434.[3]戴书萍,郭健平.31例大量输血

8、患者成分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