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8例诊疗研究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8例诊疗研究

ID:32948783

大小:60.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8例诊疗研究_第1页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8例诊疗研究_第2页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8例诊疗研究_第3页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8例诊疗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8例诊疗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8例诊疗研究【摘要】通过统计我院3年来收治的38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危险因素,心电图,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和预后,分析此类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关键词】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特异性心电图;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衰;再灌注【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21-02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是心肌梗死中较常见的类型,由于其解剖学特点使其具有易出现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等特点,死亡率很高。在临床上治疗十分棘手,因此

2、早期识别及掌握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现就我院2009-2012年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做一回顾性分析,探讨此类心梗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收集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38例发病时间0.lmv并有典型的动态演变过程,或呈QS,QR型;(2)下壁导联III导联ST段抬高/II导联ST段抬高〉1。1.2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18导心电图,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和预后情况。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

3、0.0软件进行分析。2结果2.1患者一般资料:下壁合并右室心梗38例,平均年龄65.7±11.3岁,男:女二29:9,合并高血压42.1%,糖尿病23.4%,吸烟39.5%,饮酒26.3%,高脂血症21.1%,家族史21.1%O2.218导联心电图表现:30例V3R-V6R导联呈QR或QS型,8例V4RST段抬高,30例,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6例呈QS或QR型,心动过缓16例(42.1%),传导阻滞15例(40.5%),房颤6例(15.8%)室颤,室速12例(31.6%)。2.3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心衰10例(28.9%),

4、低血压22例(57.9%)心源性休克9例(23.7%),心肺复苏5例(13.2%)o2.4治疗及预后:溶栓组29例,死亡5例(17.2%),未溶栓组6例,死亡4例(44.4%)转诊PCI3例,死亡0例。3讨论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是心梗的一种类型,同其他心梗一样发病原因为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急性闭塞,治疗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前提。既往认为右室心梗很少见,现代研究发现其发生率约占下壁Q波形心梗的30%,其特异性心电图表现为V3R-V6RST段抬高>0.lmv,尤其是V4RST段抬高>0.

5、lmv(敏感性90%,特异性100%)(1),但抬高时间约2-3天,约50%患者在发病10小时内即恢复正常(2),所以本例研究中右室梗死呈QR或QS型多见,我们临床工作中考虑合并右室心梗时,要注意及时监测心电图,防止漏诊。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出现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42.1%和40.5%,是房室结缺血和左室下后壁迷走神经传入的刺激,导致心动抑制的Bezold-Jarisch反射发生(3),且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在此类患者中明显增加,本调查中室速及室颤发生率31.6%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应用提升心率药物,必要时应用临时起搏器及电除

6、颤治疗。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中以低血压,心衰常见,发生率分别为57.9%和28.9%,是由于合并右室梗塞,右心排出血量减少,肺循环血量减少,导致左室回心血量减少,左室排出量减少,造成低血压及心源性休克,过去认为大量补液能提高左室充盈压,提高心脏指数是治疗伴有右室心梗的重要里程碑,但最近文献报扩容不能产生有益血流动力学效果,还能导致左心功能不全发生(4)故在治疗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补液更科学合理,PCWP维持在15-18cmH20o当患者在补液的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肺部闻及水泡音,则考虑左心衰出现,可加用少量利尿剂及多巴酚丁胺,硝酸酯

7、类扩血管药降低心脏负荷。因我院未开展介入治疗,故大部分心梗患者入院时再灌注治疗采取了药物溶栓治疗,统计显示溶栓组死亡率较未溶栓组明显下降,提示在基层医院溶栓治疗实现再灌注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有研究发现成功的再灌注可使右室直径从28.8±5.8mm-22.5+4.3mm,三尖瓣返流峰速从2.9±0.3m/sf2.0±0・5m/s,心房及心室间隔反常运动改善(5),并明显降低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参考文献:[1]胡文英,刘霞•右胸导联心电图在急性右室梗死诊断中的价值。临床心电图杂志,2007,16(2):131-132[2]马建军,陈刚•急

8、性右室心肌梗死诊治进展。[新疆医学]2009,14(5):99-100o[3]LeeDT,PatelM,BowersT,etal.Atrioventricular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