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

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

ID:32952147

大小:5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_第1页
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_第2页
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探讨邢世贵(高淳县人民医院211300)【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GIST患者23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成功获得随访19例,随访率82.6%,随访时间1〜2年,随访的19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均存活至今。结论:GIST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多见于胃,其次为小肠,外科手术时主要的治疗方法。【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手术治疗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B【文章

2、编号】2095-1752(2013)12-0339-01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原发于胃肠道的一种重要类型的肿瘤,一般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近年来,因为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牛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证实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大部分胃肠道平滑肌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壁间叶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间质肿瘤。由于GIST平滑肌的形态多变,与真性平滑肌瘤或神经鞘瘤极为相似,同时在牛物学行为上常难以判断,其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常存在很大困难⑴。现将我院2009年

3、1月〜20M年1月诊治的23例GIST报道如下。1资料收集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GIST患者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6.32岁,其中40岁以上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组织病理诊断。23例患者病变发牛部位:小肠7例,胃14例,十二指肠2例。2治疗结果木组23例患者均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其中全胃切除术1例,胃部分切除7例,小肠肠段切除术7例,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8例。手术切除率100%,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23例患者成功获得随访19例,

4、随访率82.6%,随访吋间1〜2年,随访的19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均存活至今。3讨论GIST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男女发病无差别,儿童少见,本组病例40岁以上者一占78.2%。恶性GIST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20%-30%[2],GIST多见于胃,其次为小肠(25%〜35%)、结直肠(5%)和食管(2%以下),GIST亦可原发于肠系膜、网膜和后腹膜。本组患者肿瘤部位胃14例(60.9%),小肠7例(30.4%),基本与报道相符。GIST的临床症状多且不典型,诊断主要靠内镜和影像学检查。G

5、IST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下肿块,若中心坏死可形成溃疡;X线检查可见充盈缺损,边缘清晰,部分有坏死溃疡者一可见中央有完影,黏膜光滑者似受壁外肿块压迫;超声、CT和MRI有助于发现腔外生长的肿瘤,了解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如果表现为急性消化道人岀血,则可考虑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从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或下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⑶。诊断GIST主要依靠免疫组化,CD117及CD34的表达率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8%和60%・70%[4]。CD117(c-Kit原癌基因蛋白)是一种作为干细胞或

6、肥大细胞生长因子的跨膜受体,拥有内源性酪氨酸成分。造血干细胞、黑色素细胞、一些上皮细胞、ICC及其相对应的肿瘤均表达CD117oCD34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抗原,在GIST诊断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真正胃肠道内外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基本不表达。此外,GIST亦可有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标记的表达,如SMA、desmin.S-100等,但阳性率低,且多为局灶阳性。在GIST的良恶性判断上需结合肿瘤的人体、组织及形态观察及生物学行为综合考虑,Emory等⑸提出的标准将GIST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GIST的恶

7、性指标为肯定恶性和潜在恶性指标:肯定恶性指标为组织学证实远处转移或有邻近器官浸润;潜在恶性指标为⑴肿瘤大小:胃间质瘤直径超过5.5cm,肠间质瘤直径超过4cm;(2)核分裂数:胃间质瘤核分裂数大于5/S0HPF,肠间质瘤只要出现核分裂,就具有潜在恶性;(3)肿瘤中心坏死明显;(4)核异形大;(5)肿瘤细胞密集;(6)镜下可见对黏膜固有层和血管的浸润;(7)上皮样细胞排列成片巢或腺泡状。良性GIST:无上述任何恶性指标;潜在恶性GIST:具有1项潜在恶性指标;恶性GIST:具右1项肯定恶性指标或多项潜在恶

8、性指标。GIST对放疗不敏感,口对化疗具有高度耐药,所以采用外科手术任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一般可行肿瘤切除或扩大切除术,对于恶性间质肿瘤,病变切缘距瘤体边缘5cm较为安全。因为GIST很少转移到淋巴结,所以不必行淋巴结切除或广泛的淋巴结探查。GIST还具有很脆的假囊,手术中容易引起肿瘤的破溃继发腹腔内播散,故在切除实施中应小心谨慎处理。参考文献[1]娄越亮,陈华,张燮良.9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04,26:43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