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磁过滤装置处理油田含聚污水效果评价

应用磁过滤装置处理油田含聚污水效果评价

ID:32953502

大小:55.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应用磁过滤装置处理油田含聚污水效果评价_第1页
应用磁过滤装置处理油田含聚污水效果评价_第2页
应用磁过滤装置处理油田含聚污水效果评价_第3页
应用磁过滤装置处理油田含聚污水效果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应用磁过滤装置处理油田含聚污水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磁过滤装置处理油田含聚污水效果评【摘要】油田进入三次采油阶段,随着聚合物驱油及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不断的应用,在油田的采收率得到一定提高的同时,含水油中的含聚浓度也相应增加,由于含聚污水较难破乳分离,这为地面联合站采用普物物理沉降的污水工艺带来较大负担,本文通过介绍A联合站采用“OPS-CoMag”装置,对含聚污水进行直接处理,对运行中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联合站处理含聚污水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关键词】磁过滤气浮含聚污水效果评价1A联合站污水处理现状A联合站污水处理站采用常规缓冲沉降一高效溶气气浮一缓冲增压一两级压力过滤”的四段

2、工艺流程,日处理污水能力10000m3,在处理无含聚普通污水时,该工艺流程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在末端二次滤罐出口,出水水质满足“8.3.2”设计标准,但自2006年油田聚合物驱油的逐步受效,联合站来液端逐步乳化严重,经取样化验,来液含聚浓度逐步由10.3mg/L升至97.6mg/L,使联合站一段油水极难分离,污水乳化现象十分严重,后端污水处理系统在处理该状态污水时,基本无过滤效果,污水末端滤罐出口水质含油达到50mg/l,远远超出指标标准,常规污水设备已无法处理含聚污水。2"OPS-CoMag”装置的原理"OPS-CoMag”装置主

3、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OPS”气浮装置,另一部分为"CoMag"磁过滤混凝分离系统,这两部分装置的主要工作原理为:“OPS”原理:利用三维超导离子破乳装置,破解原油在污水中的乳化,利用在微泡发生器中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使水中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粘附到气泡上,使其密度降低而一起浮到水面,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的污油。“CoMag”原理:经过OPS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磁分离处理系统的混凝系统中,在混凝系统中投加磁种、PAC和PAM三种物质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在混凝系统的后段生成以磁种作为"核”的悬浮物混合体,包含磁种的悬浮物(也称为磁性絮团)

4、流经超磁分离机,利用超磁分离机里面的稀土永磁产生的高强磁力实现磁性絮团与水的快速分离,处理时间lOmin,磁粉回收率95%。3“OPS-CoMag”现场应用效果3.1"OPS-CoMag”装置建设流程在A联合站对含聚污水无效的情况下,应用了“OPS-CoMag”装置对含聚污水进行处理,建设能力2000m3/d,设计出水指标达到“5.5.2”标准。在工艺设计中,考虑到生产投资,主要针对聚合物开采区B转油站进行独立的来液处理,即将B转油站含水油来液独立联接进入联合站前段一座游离水脱除器中,经脱除器初步油水分离后,直接进入“OPS-Co

5、Mag”装置对含聚污水开展处理。3.2处理含聚污水实际情况“OPS-CoMag”投入使用后,效果十分明显,在B转油站经游离水后含聚出水水质含油及悬浮物达到1000mg/l以上时,经“OPS”阶段后出水水质平均含油及悬浮物去除率达到了74%及53%,在经过“CoMag”磁过滤后,水质均达到设计“5.5”的标准,去除率达到了99%,处理效果十分明显(表1)。3.3设备运行成本评价“OPS-CoMag”工艺所产生的费用主要由溶气泵、空压机、磁鼓分离机所耗电量及加药、磁粉损耗构成,与普通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设备的运行成本如下(表2):从运行

6、成本上看,"OPS-CoMag”装置有占地面积小的特点,虽然由于设备自控设备比较多,设备自身耗电量比常规工艺较大,但由于磁过滤系统中的磁粉等药剂可回收再循环,药剂使用上比常规工艺节省日消耗费用,综合计算吨水运行成本,使用“OPS-CoMag”装置较优于常规工艺流程。4取得一些认识(1)"OPS-CoMag”设备为自动化操控,在操控使用中,便于员工进行日常监控及操作,能够减轻员工劳动强度,且该设备占地面积较常规污水工艺占地较小,占地面积不到常规工艺的50%,减少了征地费用;且现场施工周期短,降低了污水站改造难度。(2)“CoMag”

7、磁过滤系统含油及悬浮物平均去除率达到99%左右,对于来水含油变化的适应性较强,适合作为含油量高、波动较大的含聚及普通污水处理工艺中使用。(3)“OPS-CoMag”工艺在运行中需进行排泥处理,因此在设备排泥流程工艺上,要考虑加强做好排泥管道保温及伴热工艺,避免在冬季发生排泥流程冻堵,造成设备在冬季无法使用等现象。参考文献[1]闫光绪,著•油田污水处理技术深化研究,2007:6-7[2]郭东红•电化学方法研究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原油乳状液破乳的作用[J]•石油学报,2002,1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