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鲜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茶鲜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ID:32954787

大小:59.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茶鲜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现状_第1页
茶鲜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现状_第2页
茶鲜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现状_第3页
茶鲜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现状_第4页
资源描述:

《茶鲜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茶鲜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现状摘要:针对茶鲜叶工厂化生产的技术需求,从短穗打•插技术、环境条件控制技术、机采装备研发、加工工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茶鲜叶工厂化牛产研究的方向作了展望。关键词:茶鲜叶;短穗抨插;基质育苗;机械采收;工厂化据统计,茶叶的采收成本达到整个成本的50%以上[1-2]。同时,由于人工短缺,大量鲜叶不能及时下树,错过采摘时间,鲜叶经济价值大打折扣,这直接影响到涉茶企业经济效益和茶农收入。因此,茶鲜叶采收机械化与茶鲜叶生产工厂化将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与春茶采收劳动力需求集中这一矛盾的必然趋势。利用短穗抒插技术、基质育苗技术、

2、机械采收技术实现茶鲜叶的工厂化生产,作为鲜叶生产方式上的一次创新与构想,相关研究鲜见报道。目前,对茶鲜叶釆收环节的研究多是从传统机械开发、品种培育与栽培管理等方面着手。在采摘装置的研发方面多是以开发装备来适应茶树生物学形态特征为目标,自1985年以来先后提岀了包括机动、电动和手动的往复切割、水平钩刀切割和螺旋滚刀切割等多种形式的采茶机,可经过30多年的发展,采茶机仍不尽人意,尤其对名优茶的采摘。在机采品种培育方面,受茶树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外形特征的限制,要选出发芽整齐,长势一致,着生平面相近的茶树品种更是困难重重。而随着茶树扌千插技术、设施栽培技术、母本园管理技

3、术的发展,我国在种苗快繁和工厂化育苗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且多项实用技术已运用于生产实践,这些技术的优点集中表现在茶苗出苗整齐,长势相对一致和育苗周期相对较短,这悄然为茶鲜叶生产方式的改变开启了新的窗户,即利用插穗出芽整齐、着生平面相对一致的特点,通过离体培育,将茶树“微型化”,直接采摘插穗新芽用于生产,并研发配套的剪穗、扌千插装置。这不仅能有效绕过机采品种的选育壁垒,降低后续采摘装备的研发难度,扩大鲜叶的采收时限,更有助于将茶鲜叶牛产向工厂化、标准化推进。1基质育苗研究现状在抨插繁育基质筛选方面,韩晓阳等在茶树育苗基质的筛选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中指岀,草炭、石英砂

4、和珍珠岩的混合慕质理化性质及其缓冲性能可满足育苗要求[3];王雪萍等在研究基质对茶树穴盘扌千插生根的影响时,指出仅需泥炭土和珍珠岩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根效果[4];另有研究指出,在泥炭土上铺5cm的泥砂土可提高抨插苗的成活率和出圃率[5]。在抨插繁育养分管理方面,陆晓友等在研究白化茶短穗抨插育苗技术时指出,抨插1月后结合浇水并喷施0.2%〜0.5%KH2P04叶而肥,有利于第1轮新梢生长[6]。李维等在研究叶面肥对扌千插穴盘苗生长的影响时发现,扌千插30d后喷施0.05%的KH2P04叶面肥利于茶苗芽头生长,喷施0.1%KH2PO4叶面肥有利于根系的

5、生长,生根期不宜施用0.1%的复合肥[7]。在抨插水分、光照管理方面,大量资料表明,由于生根前,茶苗主要靠茎和叶吸收水分,吸收能力较弱,保持有效的土壤水分供给是保证插穗成活率和成苗质量的关键,水分过多则会导致插穗呼吸困难,生根延迟或不生根[8-ll]o在光照方面,有研究指岀扌千插初期应提高遮荫度,能有效提高插穗牛物量,但并未明确具体光照强度,于工厂化生产而言技术普适性不足,尚需进行更深入的量化研究。虽然这些研究多是针对茶苗繁育进行的,但其技术方法对研究壮芽、早芽培育技术和增加“微型化”茶树采摘轮次等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2机械装备研究现状日本早在20世纪

6、初就开始了机械化采茶研究,随后前苏联、英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而我国此类研究起步较晚,始于1985年。根据郑乃辉等[12]、钟世泉等[13]、张佩等[14]、姬立平[1]、张淑珍等[15]针对福建、湖北、贵州、广东、陕西等地茶园机械化采摘发展状况的分析报告可以看岀,目前机采水平不高仍是限制各地茶产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常用的采摘机械是“修剪式”的,通过“一刀切”把茶树顶尖的部分整齐的剪下,不具备选择性,需耍经过分级分选设备筛选,然而现有的分选设备尚难满足将破碎叶完全去除并进行准确分级的要求,所采的鲜叶仅适用于大宗茶生产,尚未突破

7、名优茶的机采难题。为配合现有设备的使用,一些研究者通过茶园覆网、安装机采轨道等方式来优化采摘效果,但结果仍不尽人意,传统机釆思路有待改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虽然采茶机器人研发成为可能[16],但生产使用成本和维修维护成本太高,实用性相对欠缺,难以推广。3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流程,这些都明显提高了我国茶叶加工的工艺水平。在绿茶加工方面,通过研发控温控湿摊青装备,调整摊放温度、湿度和时间,控制失水程度,优化了摊放条件,改进了鲜叶管理方式[17]。袁林颖等[18]研究表明,经橙光、绿光照射萎凋后有利于绿茶汤色、香

8、气及滋味的提升。通过釆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