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及机制创新探析

赣州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及机制创新探析

ID:32955573

大小:61.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赣州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及机制创新探析_第1页
赣州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及机制创新探析_第2页
赣州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及机制创新探析_第3页
赣州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及机制创新探析_第4页
赣州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及机制创新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赣州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及机制创新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赣州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及机制创新探析【摘要】本文分析赣州市在城乡发展上的主要差距,探讨其在治理结构、配套改革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赣州市如何创新体制与机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出建议。【关键词】统筹城乡;赣州;建议一、赣州市城乡差距的原因分析县域经济不强、城镇发展滞后;赣州在历史上一直是农业大市,工业不够发达,大部分行业居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深加工相对滞后,缺乏具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的大项目。“以城带乡”能力还较弱,加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对农民的吸纳能力有限,导致城镇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不强。财政投入不足、配套改革相

2、对缓慢;由于体制的限制,无论是公共设施投入还是产业发展扶持,均与城市和工业相差甚远,大部分还是靠农民自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农村、农民自身的发展水平不高。在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目前仅林权制度改革进展较快,其他如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步伐较慢。地理环境影响、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赣州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少,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城市规模小,农村广裹,尤其是大部分乡村地处偏远,交通、通讯不便,城市的辐射能力有限。特殊地理环境决定着赣州市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小、弱”,农产品转化率不高,市

3、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流通滞后,缺少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流通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二、建议采取的具体措施(1)逐步破解体制障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对持农业户口进城转化为新市民的,一律登一记为居民户口,条件按目前农转非的条件执行。二是创新土地流转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行转包、租赁、互换经营、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民承包土地的合理流转。其次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逐步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用地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

4、,盘活农村宅基地存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最后试行土地及宅基地置换制度,在城郊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对自愿放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户,换取城市户籍和安置费用,消除其后顾之忧。三是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第一,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形成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城乡统筹就业的劳动就业格局。第二,强化就业服务,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形成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统计制度,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第三,整合资源,将农民知识化、城镇居民职业化、农村党员培训等所有培训资源捆绑在一起,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分口培训,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加快农村富余

5、劳动力转移。(2)完善投入支持机制,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第一,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一是确定财政支农投入的比例。可以考虑财政用于农村的比重划定一个基本的比例,列入预算。二是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涉及公益性的支出,基本以政府投入为主;涉及准公益性的支出,政府以奖代补为主;涉及扶持性的支出,以政府贷款贴息扶助为主。第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保险。针对农户生产规模小、抵押担保能力弱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信贷经营机制。积极培育支农金融组织;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创新农村信贷抵押担保形式。有条件的县(市、区)可组建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

6、司、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解决农民贷款难和村镇建设融资难的问题。第三,鼓励社会资本支农。在切实维护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利用政府贷款贴息的办法和通过税收杠杆的调控,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逐步建立以政府、农民、金融机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体系。(3)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第一,合理区划产业布局。对全市产业发展进行区域功能划分,合理布局工业、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一是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二是高新技术发展区。把中心城区定位于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经济

7、开发区和以金融、旅游等为主的高档商务区。三是产业承接区。港澳粤及海西产业转移承接走廊的县(市)可作为优势资源深加工区和劳力密集型的加工区,鼓励发展特色产业。第二,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促进产业关联融合。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集中人才、资金和技术进行开发,采取土地、人才、产业''三个集中”。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4)努力消除城乡建设差距,实现人居环境的等值化。第一,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大前提下,重点抓好中心城区一县(市)区一中心镇一一般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