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新思想和传统教法碰撞和融合

课程改革新思想和传统教法碰撞和融合

ID:32956819

大小:56.0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课程改革新思想和传统教法碰撞和融合_第1页
课程改革新思想和传统教法碰撞和融合_第2页
课程改革新思想和传统教法碰撞和融合_第3页
课程改革新思想和传统教法碰撞和融合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新思想和传统教法碰撞和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改革新思想和传统教法碰撞和融合摘要:文章谈了在“新潮”教法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去伪存真地继承发扬、融合千百年来传统教法的智慧结晶,双管齐下,才能大幅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启发式;碰撞;融合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90-01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35在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知识爆炸的社会背景下,深化教育思想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

2、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大跃进式的破旧出新。新课程改革伊始,有一些课改活动不注重实效,追求课堂热闹、花哨,违背教育规律,追求标新立异,轻讲授,单边强调学生活动,甚至出现教师课堂过程中无一字板书,不讲一句话,学生教学生等等现象。这样现象的出现是新课改初期走向极端的一种盲目表现。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的背后,得到的可能是粗枝末叶。在一些学校"把课堂交给学生”尝试后调查结果显示,班级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对目标掌握情况并不能达到预设标准。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是一线课堂甚至是一些课堂教学大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

3、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还有的课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对传统教学方式全盘否定,矫枉过正,只会多走弯路。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静而不僵、动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所以要改革有度,切忌盲目求新,欲速则不达。对传统教学方法要用“扬弃”的态度去面对,去伪存真,扬长避短。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

4、教育家孔子,创造出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提出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在任何时代都是指导教学法改革的明灯。“圆桌讨论式”“无粉笔教学”“学生教学生”“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手段的喧宾夺主必然弱化教师的示范作用,能展现思维过程的数理知识的板演作图,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英语范读,语文教学中字词积累、诵读活动、默写复述、札记摘抄等都是传统教学中的有效手段,不但不该摒弃,更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扬、凸显。教师怎样运用教学方法?“完善的智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的组织因素和教育学因素,都应

5、当与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1]。教育思想的深化,不一定全部体现在教学形式上的改变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相对于注入法而言的。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启发性质,又有注入性质,是一把“双刃剑”。②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最佳选择和优化组合。③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掌握“教必有法”的原则性,又要

6、领会“教无定法”的灵活性。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于1960年发表后,一个声势浩大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改革立刻在美国中小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起来。随之而来英国、法国、苏联等也轰轰烈烈开展起教育改革运动。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几年后布鲁纳也公开承认改革的失败,显然布鲁纳的教育思想既有它的时代性、科学性的一面,也有它绝对化、片面性的一面。他在1971年发表的《教育过程再探》中写道:“十年以后,我们才认识到《教育过程》乃是革命的开端,人们还无法估计它将走得多远。课程的改革是

7、不够的,学校的改革大概也是不够的。”这也许道出了教育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几年的新课程教学改革,风止潮平。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不可避免,二者的融合方是本真。在“新潮”教法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去伪存真地继承发扬、融合千百年来传统教法的智慧结晶,双管齐下,才能大幅提高课堂效率。教无定法,重在实效,为什么要刻意强调标签的新旧,形式的古今呢?参考文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