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试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ID:32959500

大小:55.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试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_第1页
试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_第2页
试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_第3页
试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_第4页
试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摘要: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五方面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玉米;膜下滴灌;栽培;1播前准备1.1种子处理发芽试验和人工选种,机械播种对发芽率要求高,少量播发芽率达到95%,精量播98%O所以应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人工挑选,选出瘪粒,污粒、杂粒、虫口粒。晒种1〜2天,晒种可杀死种子表面病菌,能减少病害;使播后种子吸水快、发芽早、出苗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种子包衣,用15.5%福克悬浮剂,按药种比1:(35〜45)或用20%的玉米种衣剂,按药水比1:(50〜70)进

2、行种子包衣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0.2%拌种。种子包衣或拌种可防止地下害虫、玉米蜗及玉米黑穗病、黑粉病。1.2玉米灌水技术玉米从拔节、抽穗到籽粒灌浆期间的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间总需水量的50%以上,在玉米关键需水期,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0%〜80%,—般中旱年可灌4次水,在拔节、孕穗,抽雄、灌浆期灌水;旱年应灌5次水,在苗期、拔节、孕穗、抽雄、灌浆期灌水。一般灌水量为15〜25立方米/亩。1.3种植形式与种植密度种植形式,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将2条50厘米原垄合成一条垄底宽100离,垄上宽60〜70厘米,高10〜12厘米的畦作大垄的种植模式。在每行大垄畦面上种2行玉米,小行距40厘

3、米,畦间大行距60厘米。覆膜规格,膜宽100厘米,膜厚0.008毫米以上。种植密度,因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对产量水平要求的不同而异,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产量三因素即有效株数、穗粒数和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增产优势。2播种2.1播种期5日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8。(3以上播种,一般年份在4月25日。2.2播种技术播深4〜5厘米,盖土3〜4厘米,随播种施种肥三元复合肥5〜10公斤/亩,锌肥2公斤/亩,为防地下害虫,掺入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亩。播后适时镇压保出商,保证苗齐、苗壮、苗全。2.3化学除草封闭土壤在播后出苗前施用除草剂,常用药,38%阿特拉津胶悬剂200毫升/亩加50%乙

4、草胺乳油150〜200毫升/亩,对水100公斤均匀喷雾。注意干旱年份施药,加大用水量,雨后施药,适当增加用药量,在除草剂内加入防玉米螟药剂。2.4高标准覆盖地膜,做好护膜,严防风揭膜。3田间管理3.1苗期管理播种后土壤墻情如不能保证出全苗应轻灌出苗水,滴灌用水量5吨/亩。苗后及时“放风”、放苗,苗顶模见绿时及时放风炼苗,阴天可全天"放风”;阳光充足、晴朗高温天气,在早晨4时至上午9时“放风”或下午5时后“放风”炼苗。出1〜2片真叶时开孔引苗出土并及时用土将茎基部孔眼封闭严密,防止通风、散热、跑墻长草。查田补苗,查苗一定要早,出苗后即查,缺苗及时催芽补种。适时一次定苗,在幼苗3〜4片真

5、叶时进行。对小苗、弱苗及早追施尿素水,进行三类苗升级,达到全田有整齐一致的苗⑴。3.2穗期管理拔节前后,追攻秆肥,随水追尿素2.5公斤/亩。拔节期遇旱进行滴管,用水量5〜8吨/亩。大喇叭口前10天重施攻穗肥,随水追施尿素25公斤/亩。如遇高温干旱,进行滴灌,用水量15〜25吨/亩。3.3花粒期管理人工去雄,在雄穗刚抽出尚未开花散粉时进行,可隔1行去1行或隔2行去1行,靠地边几行不去雄以免影响授粉。玉米去雄简而易行,一般可增产5%〜10%o穗粒期遇旱进行滴灌,用水量15〜25吨/亩,并随水追施尿素0.25公斤/亩,磷酸二氢钾0.2公斤/亩,攻穗增重防衰。籽粒灌浆期和蜡熟期是产量形成的重

6、要时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机体养分向穗粒转移。4防治病虫害4.1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和黏虫玉米螟为多食性害虫,一年发生2代,主要为害玉米、高粱和粟类。4月底前将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为饲料加工粉碎完,消灭玉米螟越冬幼虫。一代玉米螟,在玉米心叶期用5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用药1.5-2公斤,于大喇叭口期投入玉米心叶或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成2500〜3000倍液灌心叶,每株灌10〜15毫升,防效85%。二代玉米,用50%敌敌畏乳油0.5公斤加水300〜500升,配成药液,在雌穗苞顶开一小口、注入少量药液,1升药液可灌雌穗360个,防效显著。生物防治,在玉米螟产卵始期和盛期末分

7、别进行2次放赤眼蜂,每亩设4〜6个放蜂点,将蜂卡别在叶背面,防效显著,省工、安全、成本低。4.2黏虫抓住适期,及时彻底防治。4.3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青枯病、弯胞菌叶斑病、矮花叶病、纹枯病、顶腐病、穗腐病等10多种。其中以玉米大小斑病、纹枯病、弯胞菌叶斑病、矮花叶病,发病率高,危害重。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配合药剂防治均可控制和减轻危害。具体防治用药从略。5适时收获根据玉米田间长相、品种的生育天数、穗皮和籽粒色泽以及当地昼夜平均气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