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

水稻恶苗病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

ID:32959944

大小:68.1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8

水稻恶苗病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_第1页
水稻恶苗病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_第2页
水稻恶苗病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_第3页
水稻恶苗病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_第4页
水稻恶苗病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恶苗病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恶苗病重发原因和防治对策摘要根据田间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当地水稻恶苗病发生特点,从菌源、抗病品种、发病条件及药剂浸种方面分析了由多年轻发生到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关键词水稻恶苗病;发生特点;原因;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S435.11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7-0143-02水稻恶苗病,是由子囊菌亚门赤霉属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oi(Sawada)Wollenw]在水稻种子发芽时侵染胚芽后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病害。该病在当地为偶发性病害,大多数人对它认识不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粳稻种植面积扩大,以及

2、肥床旱育稀植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恶苗病一度发生面扩大,发生程度加重,通过推广药剂浸种处理技术,病害很快得到了控制。近年来,该病发生率回升,危害日趋严重,2009年少数乡镇机插秧苗圃只是发现典型徒长苗,近2年多地出现机插后死苗现象,2011年始特别是2012年,大多数乡镇本田期出现大量病株,一般田块病株率0〜3%,部分重的田块达35%以上,该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在田间调查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地此次病害加重流行的特点,对发生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1水稻恶苗病发生特点1.1发生猛,前期死苗现象多2009年新集镇天安村机插秧苗圃发现

3、典型徒长苗病株,2010年发病迅速增多,并出现秧苗刚插后即死苗现象,2011—2012年新城镇、真州镇均出现因死苗农户与带育秧机手之间的矛盾纠纷;2012年马集镇合兴村出现刚插后的手栽秧恶苗病死苗田块。1.2和稻轻,粳稻重病田块多仪征市杂交籾稻种植面积占近50%,还有部分常规中粘稻,尽管有二系、三系,种植品种组合繁多,但未发现恶苗病为害问题;相反,粳稻田恶苗病发生田块多,大田病株或死苗率高的田块且集中在部分品种上,如南粳44、通粳981。1.3水秧轻,旱秧及机插田重从近2年各个乡镇所反映粳稻恶苗病重发生的田块类型看,丘陵山区大多数集中在秧苗旱育的手栽大田上,相对于水育秧大田发病

4、轻;沿江土于区主要集中在机插秧粳稻田发生。1.4病状徒长型少,普通型多徒长型病状即病苗较健苗一般高30%左右,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徒长,呈淡黄色,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少;徒长型病状主要集中在秧苗期及本田期少数品种上如通981,面积不大。大部分粳稻品种大田期表现的病状为普通型,即植株高矮与健壮植株基本一致,到孕穗抽穗期前后,表现陆续枯死现象,极易与螟害、细菌性基腐病混淆。2发生原因1.1菌源积累充足种子带菌和病稻草是该病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1]。其中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生面扩大的主要因素。从种子良繁单位来说,重视杂交稻制种过程中的管理,确保种子质量,相对种子带菌要少;对于粳稻良繁,管

5、理多数交给零散农户,加上恶苗病隐症性发病现象多,致使种子带菌量足。从农户方面看,本地农民有自留种或互相调剂自留种习惯,种子带菌更加难以避免。另一方面病稻草近年来积累多,使得菌源更加充足,目前本地水稻收割机械化面积达97%以上,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对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起到积极作用,连续多年的病残体菌源积累,为恶苗病重发提供了基础条件。2.2明确的抗病品种少目前尚未发现对恶苗病菌免疫的水稻品种,但根据郑镐燮等[2]研究,水稻品种(系)间抗性有明显差异,苗期抗性与成株期抗性并不一致。从近2年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看,仪征市当前种植的粳稻品种中,南粳44、通粳981发病较重,但其他粳稻品种

6、,以及普遍认为抗病性较弱杂交籾稻的各品种组合[3]抗病性并不十分明确。2.3发病有利条件多肥床旱育及机插秧苗发病有利条件多。据陈长军等[1]研究表明,肥床旱育恶苗病明显重于常规水育秧稻田,主要原因可能是覆膜高温,以及透气性较好的条件,有利于种子上或土壤残留菌产生较多分生胞子和菌丝体,感染、侵入秧苗的机会多,发病重,而水育秧田则相反。恶苗病属高温性病害,侵染的最适温度为35°C,机插采用盘式覆膜育秧,高温高湿小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发病,其次,谷不入泥,谷粒表面药液易挥发,浸种药效差,另外密播(秧圃和大田比1:100)会造成秧苗个体生长弱,及插秧过程中秧苗易受机械损伤,伤口多,均十分

7、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2.4药剂浸种不力一是不少农户未浸种预防恶苗病,目前当地农民习惯购种时把药剂一并带回。因此,目前浸种剂基本垄断在规模较大的种子批发单位,规模较小的众多种子批发商没有合适的药剂,有的甚至就用毗虫咻浸种;另外,调查表明,自留种的农户90%以上未购药进行浸种处理。二是虽然进行药剂浸种处理,但防病效果差,调查表明,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农户未严格按照药剂浸种技术规范操作,如浸种时间不到60h,所配的浸液浓度或高或低,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病害预防效果[4-6]o3防治对策1.1建立无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