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疗法

耳穴压豆疗法

ID:32970215

大小:1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耳穴压豆疗法_第1页
耳穴压豆疗法_第2页
耳穴压豆疗法_第3页
耳穴压豆疗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耳穴压豆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

2、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

3、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4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

4、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4/41、冠心病  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功能理气活血止痛。2、高血压病取耳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心、肾、内分泌、脑、耳后肾穴。功能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降低血压。3、失眠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 4、眩晕主穴: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

5、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功能滋阴潜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5、自汗  选择耳穴肺、交感、肾(主穴)、内分泌、肾上腺、三焦(配穴)。功能调阴阳,和营卫。主治自汗、盗汗。6、颈椎病取穴为颈椎、肾、肝、内分泌、脾、神门、枕等穴,功能调畅气血,通络止痛。4/47、腰痛选择耳穴腰、肾、肝、神门等。功能补养肝肾。主治肾虚腰痛。8、黄褐斑取耳穴肺、缘中、内分泌、肝、脾、肾、交感、面颊,月经不调者加取内生殖器、卵巢。功能疏通局部气血,化瘀祛斑,调节脏腑功能。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