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概念教学三个有效落点

把握数学概念教学三个有效落点

ID:32975662

大小:54.6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把握数学概念教学三个有效落点_第1页
把握数学概念教学三个有效落点_第2页
把握数学概念教学三个有效落点_第3页
把握数学概念教学三个有效落点_第4页
把握数学概念教学三个有效落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数学概念教学三个有效落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握数学概念教学三个有效落点很多教师在概念教学中遵循'‘呈现概念一一解释概念——强化概念”的教学模式,但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概念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其实,数学概念在产生、建构、强化的过程中都有其起关键作用的“落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准这些"落点”,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一、基于起点一一巧妙引入概念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要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1.基于生活起点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是对生活中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因此,教师在引入数学

2、概念时,要从学生的生活起点出发,使学生易于接受。案例:“认识比”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数学原型。(课件出示: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树高和影的长的比是5.7:3)在这些信息中出现了什么数学知识?生:比。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生活中的比。谁能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上述教学中,教师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为学生搭建了认知的桥梁。2.基于认知起点引入概念数学学习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数

3、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入数学概念。案例:“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断课件出示图形:师:看,认识吗?生:认识,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师:一定吗?生:还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样的引入,立刻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空间想象的闸门也由此敞开。二、围绕中点一一主动建构概念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说难以掌握,理解起来尤为困难。因此,教学中要围绕概念的“中点”(即概念的核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实现主动建构数学概念。1.比较辨析,在思

4、辨中构建概念小学生的思维缺乏严密性,在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能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在思辨中构建概念。案例:“平行与垂直”教学片断师:现在明确了两条直线的关系,对于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什么?(平行)(教师借助课件在方格纸上动态演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平行的表象,接着拿出长方体盒子,把两根小棒分别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师:它们会相交吗?会平行吗?由此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然后组织学生比较辨析“两根小棒是在不同的平面内,既不会相交,也不会平行”,让学生感悟到

5、不会相交的一个重要前提一一在同一个平面内,最后归纳总结平行线的概念。2•动态演变,在生成中构建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起促进作用。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动态演变,抓住新知的生长点,促进认知的迁移。案例:“平行与垂直”教学片断(课件动态演示:将一组平行线中的一根直线进行旋转,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师:这两条直线现在的位置关系可以怎么描述?生:这两条直线相交了。师:对!它们相交成了什么角?生:直角。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叫做垂直。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动笔填一填,并相互说一说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

6、关系,接着通过观察、比较、辨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垂直概念。三、聚焦重点一一灵活强化概念概念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深入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学生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数学概念以后,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对概念的重点进行聚焦讲解,从而让学生在概念运用的过程中强化概念。案例:“认识比”教学片断(课件播放“活力28洗衣粉”新产品的广告视频)师:“活力28洗衣粉”新产品广告中的1:4,前项和后项各指谁与谁的比?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去污强1:4”是指谁和谁比?师:“时间短1:4”是指谁和谁比?教师以练习题组的形式,由浅入深,由同类量比到不同

7、类量比,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既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强化了对比的概念的理解。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概念的引入、形成、强化环节找准起关键作用的落点,从而让概念教学更高效。(责编杜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