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状小切口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回顾性研究

放射状小切口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回顾性研究

ID:32977342

大小:56.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放射状小切口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回顾性研究_第1页
放射状小切口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回顾性研究_第2页
放射状小切口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回顾性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放射状小切口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回顾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放射状小切口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回顾性研究谭道祥(驻马店市中医院肛肠科463000)【中图分类号】R65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237-02一、一般资料我院2001年至2010年共收治混合痔病人3107例,排除其他合并疾病,单纯手术治疗的混合痔病人2019例,其中男性986例,女性1033例,平均年龄41.6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一组行放射状小切口手术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营养状态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以比较两种术式在混合痔病人治疗上的差

2、异。二、目的和方法为研究放射状小切口在混合痔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将混合痔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营养状态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均在术前行清洁灌肠。1•放射状小切口切除混合痔试验组病人侧卧位于手术台上,实施腰麻,麻醉成功后,肛周术区消毒,铺无菌山,碘伏消毒肛管、直肠部分,充分扩肛,肛门镜下组织钳分别提起痔疮内外痔部分,提起部分在一肓线上,距肛门约3cm处,沿两把组织钳提起的组织做一小切口,减去部分皮肤及粘膜,宽度约020.3cm,—把小弯钳钝性分离内外痔曲张的静脉团及结缔组织,如剥离组织较多,

3、为防止皮肤及粘膜内翻,进一步修剪皮肤及粘膜边缘;如痔疮较大,可在同一痔块上作两条平行的切口,中间皮肤桥留宽度约0.5cm,粘膜桥约0.2cm,分别剥离,使痔块完全消失;如有波动性出血,用电刀烧灼止血或1号细丝线结扎止血,同样方法切除其他痔疮。术毕,创面二次消毒,常规10亚甲蓝、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混液肛周皮下神经阻滞止痛[1],放置引流条,无菌纱布包扎,安返病房,术后常规抗炎、便后坐浴及换药。2•传统意义上的外剥内扎术,给对照组病人施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切除痔疮病人的体位、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同放射状小切口手术。肛门镜下组织钳提

4、起痔疮,修剪痔疮皮肤部分至齿线粘膜部分,一弯钳钳夹后,7号或10号丝线结扎后剪去痔疮,残端约0.5cm,电刀烧灼或1号丝线结扎止血,创面倒V形,同样方法切除其他痔疮,各切口间至少保留2・3条正常的皮肤粘膜桥,术毕及术后处理同放射状小切口手术病人。三、疗效分析混合痔放射状小切口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效果分析试验组对照组愈合时间平均12.7天平均15.8天水肿轻度轻度或中度岀血5ml10-20ml肛门功能好偶有潮湿感一般经常潮湿自我感觉无痒感偶有痒感创面外观疤痕较小疤痕较犬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放射状小切口在混合痔手术治疗中,无论

5、愈合吋间、出血量、肛门功能自我感觉及创面水肿等方面,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相比有优势,尤其病人术后愈合吋间及岀血量,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四、讨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管皮下血管从血液瘀滞形成的团块[2],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临床上以混合痔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脱出及疼痛。发病的原因较多,多与解剖、饮食习惯、饮食结构、排便习惯、感染及伴发疾病等有关,其发病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有静脉曲张学说、肛垫下移学说等,现在学者多倾向于肛垫下移学说⑶。混合痔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有单纯手术切除、外剥内扎术

6、、切除缝合术及其他改良手术等⑷。单纯切除适合于外痔,合并内痔时多采用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愈合时间长,如配合使用硬化剂等治疗,肛门坠胀感较明显;外剥内扎术切除后治疗较彻底,但创面较大,组织损伤较多,仍有愈合时间长及肛周疤痕大、易潮湿等缺点;切除缝合术虽较好解决了前两种术式带来的缺点,但仍有自身的缺点,如操作复杂,易感染及并发症多等。放射状小切口治疗混合痔在原有的术式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小创面解决静脉曲张及结缔组织增生的问题,进而治愈痔疮,较小创面组织损伤少,血管及淋巴组织阻断轻,因此具有术中出血少,病人术后症状感觉轻,创面水

7、肿轻及愈合快的特点。与既往术式有优势,但仍有一定的缺点,如操作相对复杂,对嵌顿坏死的混合痔病人效果不理想等。除了术式对病人治疗效果有影响,病人的生活习惯、排便习惯、身体状况、免疫力及周围环境等既是发病原因,也对病人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痔疮发病机理及发病原因的认识不断加深,特别是PPH痔上黏膜环切术)的应用[5],给人们在痔的治疗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疗效好、愈合吋间短、并发症少的新技术、新方法将不断涌现。总之,痔疮发病原因多,发病机理复杂,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因也较多,重在预防,而不在治疗,对于

8、有手术指征的痔疮病人,创伤小,对机体影响小及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为特点的微创技术将是痔疮治疗的发展方向,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参考文献⑴谭道祥•按摩与康复医学26.48.⑵赵宝明,张书信•大肠肛门病学2004.519.[3]张东铭•痔的现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