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创校企共赢新局面

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创校企共赢新局面

ID:32977428

大小:57.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创校企共赢新局面_第1页
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创校企共赢新局面_第2页
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创校企共赢新局面_第3页
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创校企共赢新局面_第4页
资源描述:

《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创校企共赢新局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创校企共赢新局【摘要】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实现了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一、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1、“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长期以来,我院一直坚持对企业进行人才需求情况调研,认真听取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对我院办学的意见,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尽量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例如,我院与三一重工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在2010〜2012

2、学年从2009和2010级学生中选拔一批学生组建起了第一届"三一重工班”,迈出了'‘订单式”培养的第一步。在组建的过程中校企业双方召开多次研讨会,确定办班方式、针对企业用人要求,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及授课教师、教学方式、实习实训场所等具体事宜,同时对课程调整情况上报教务处备案。在“三一重工班”的基础上,中联重科也与本院展开合作,于2011年初开始联合筹建第一届“中联重科班”,这标志着我校企业合作又一次取得了可喜进展,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接轨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毕业生招聘会上,有来自湖南兴隆集团、三一集团、北京英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几

3、十家省内外知名的企业来本院招人。目前本院所设专业基本覆盖了机械制造、机电维修、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汽车维修多方面的职业岗位群。通过与企业座谈和毕业学生追踪调查,毕业生多数分布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服务与生产管理等工作。他们以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用的技术技能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深受企业的好评。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的骨干,并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企业参与学院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1)校企共育人才。本院组建了由我院专业教师、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现专业顾问委员会中,主任委员和大多数成

4、员多为企业的专家,学院依靠专业顾问委员会全面推进专业的教学改革,坚持走校企结合培养高职人才的道路。(2)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本院每年都召开教学改革会议,听取专业指导委员的意见,随时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服务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在修订12级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新增了《机床检测与维修》、《机床电器设备》等两门独立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强调学习与实践的交替循环,把课堂办到企业车间去。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学习一实

5、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教学交替人才培养方式。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了实践教学比例,增加了学生假期的专业调查与实践课程。此外还把职业技能考核单独列入教学计划,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嵌入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实施“双证书”教育,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至少1个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连续四年毕业生100%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训教学。本院现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比亚迪、蓝猫动画基地等10多家龙头企业或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结合实训基地。毕业学生实习多数放在生产第一线,企业安排有技术

6、人员作为实践训练的指定教师,学校也派有专业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特别是“三一班”的毕业实习由企业分成小组,每组全天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实习、监督、填写实习鉴定评语,综合评定给出实习成绩,学生普遍反映学到了东西,收获不小。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积极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具有教育性、技术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综合效能,是实现本院突出特色教育、打造品牌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胡萍。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J]

7、.中国职业技能教育,2007(2)。[2]田明山。高职高专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校企模式的思考,培养高技能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8(18)o[3]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5(4)。[论文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