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多态性探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多态性探究进展

ID:32988826

大小:57.6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多态性探究进展_第1页
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多态性探究进展_第2页
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多态性探究进展_第3页
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多态性探究进展_第4页
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多态性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多态性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多态性探究最新进展【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基因方面的研究最近是热点。现已明确的基因:与早发型老年痴呆(early-onsetAD)有关的三个诱发突变基因,即位于21号染色体的APP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的早老素-2基因(PS-2)、位于14号染色体的早老素基因T(PS-1)和与迟发型老年痴呆(late-onsetAD)有关的位于19号染色体的载脂蛋白E(AP0E)基因。人们已对这些相关基因做过详细的讨论。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对一些新的相关性基因做以介绍,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有

2、效的治疗手段。【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多态性;研究;最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74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15-01AD又称老年痴呆,是发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AD可分为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其发病机制是研究热点。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自1993年阐释了与迟发型老年痴呆有关的AP0E之后,虽有上千种关于AD发病机制的基因位点被报道,但都未被广泛接受[1]。这些基因中颇受关注的有:1.BACE1基因1999年,Vas

3、sar等用基因工程方法鉴定影响AB产量的基因时,首次发现了BACE1(betasiteAPPcleavingenzyme)o其基因定位于llq23.3上,是一个与AD不相邻的基因座。研究显示,BACE1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脑神经元中表达量最高。BACE1定位于胞内分隔室,它在胞内的过分表达增加了B-分泌酶的酶切产物-他们以B-分泌酶酶切位点的产物形式存在。BACE1的纯化产物在体外能正确地将APP底物裂解,显示出B-分泌酶的特异性。BACE1在胞内的反义核酸又能有效地抑制B-分泌酶的酶切水平。2.微管相关蛋白tau的基因

4、tau蛋白是神经元内原纤维纠缠的主要成分,其tau基因位于17q21.1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造成了神经元内原纤维的纠缠。中枢退变性疾病:额颖痴呆,被认为是tau基因的第十外显子突变所致。额颖痴呆与AD有相似的病理改变,但却无淀粉样蛋白、老年斑,只存在tau蛋白的沉积。目前已证实tau多态性与AD有关。3•雌激素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是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基因。因为有这样的事实: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患AD的几率会降低[3]。雌激素可能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增加脑部血流量,增加葡萄糖转运而减少AD的发生。现已发现:雌激素受体a

5、基因第一内含子的两个限制性长度多态性位点PvuII和Xbal与AD相关[4]。4.最新全基因组相关研究显示:编码血清凝集素(CLU),编码补体受体-1(CR1)和网格蛋白装配蛋白(PICALM)在AD发病机制中凸显出其重要性[2]oMinervaM.Carrasquillo,PhD等在其《CLU,CRI与PICALM的复制与AD关系》研究中指出:CLU,CRI与PICALM是迟发型老年痴呆危险因素的最新证据[5]。CLU基因被认为是AD发病机制的一个基因位点。血清凝集素也被称作载脂蛋白-J,被认为与AD的病理生理有关。血清凝集

6、素在AD患者尸检的大脑前额叶、海马及脑脊液中被发现。AD患者病程越长,其含量越多。血清凝集素被报道与脑萎缩密切相关[6]。在脑内,补体系统激活后形成MAC,MAC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可直接溶解神经元。经典补体途径可能在AD患者脑组织神经元的凋亡中起重要作用。补体Clq是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起始物,通过与A?多价结合,参与老年斑的成核过程。相反,补体C3具有神经保护作用。Rogers等[7]发现C3b有助于血清中A?的清除,这一过程主要与血清中的红细胞C1R有关。据报道,位于PICALM5'端的rs3851179基因能够降低迟发型

7、老年痴呆的发生率[8]。PICALM位于llql4.2上,编码涉及胞吞作用的652种蛋白质。而胞吞作用是蛋白质、脂类、生长因子及神经递质在细胞内移行中的作用重大[9]。PICALM对于神经递质在突出前膜的释放不可或缺,而突出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对于记忆形成和神经元的功能极为重要。并且,PICALM在B-淀粉体脑内清除中起重要作用[10]。展望目前,AD是最富挑战性的疾病之一,被认为是迫在眉睫的公共卫生危机。AD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从基因角度探究此病的本质仍有重要价值。相信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一定会对AD

8、的发病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参考文献:[1、2]JohnHardy,PhD,JulieWilliams,PhDIdentificationofAlzheimerRiskFactorsthroughWhole-GenomeAnalysis:AR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