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流动的组织血液》人教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流动的组织血液》人教

ID:32991107

大小:65.3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8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流动的组织血液》人教_第1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流动的组织血液》人教_第2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流动的组织血液》人教_第3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流动的组织血液》人教_第4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流动的组织血液》人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流动的组织血液》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模式介绍: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设问做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流动的组织…血液。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

2、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叩勺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

3、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丈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章第1节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血液的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耍功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对身边的事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

4、富有集体荣誉感,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制品,能够概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血浆的组成和血细胞的结构和作用,掌握有关血浆和血细胞的知识;2、制作血浆成分示意图模型,学握血浆的成分和功能;3、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解读化验的主要数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血常规化验单,能够正确认识血液成分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2、通过学习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树立科学的

5、义务输血和献血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1、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解读化验的主要数据;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制品;准备血常规化验单;视频:血浆的组成、血细胞的结构和作用、血细胞的寿命及产生;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有关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血浆成分示意图模型。2、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收集血常规的化验单并了解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屮最

6、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图片展示医院抽血、化验过程。教师讲述:当我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牛常常让我们抽血做血常规检查,从中找出病症所在。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流动的组织…血液。二、目标导学“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得导者,多方设法怎样“教”呢?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目标意识驱使下,产生永恒的“内驱力S显然,“导学''环节

7、就成为“六环节”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堂课中“时间篇幅”最长的一段。【目标分解】1、血液是rh哪些部分组成的?2、组成血液的各种成分分别具有什么功能?三、导思点拨在目标导学环节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起到加强印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符合“认知——思考——再认知”的认知规律。【讲授新知】教师讲述: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这些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下面我们來学

8、习血液的组成成分。(一)血液的组成成分【资料分析】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展示课前准备的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观察结果。提出问题:1.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