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建筑-促进生态园区建设

发展绿色建筑-促进生态园区建设

ID:32991162

大小:60.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发展绿色建筑-促进生态园区建设_第1页
发展绿色建筑-促进生态园区建设_第2页
发展绿色建筑-促进生态园区建设_第3页
发展绿色建筑-促进生态园区建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发展绿色建筑-促进生态园区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展绿色建筑促进生态园区建设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综合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0%以上,污染排放强度是发达国家的8-9倍。建筑能耗成为了与工业、交通能耗并列的三大能耗之一,占总能耗的20%-30%o为此,我建议我区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下面就我区发展绿色建筑产业谈几点个人想法。—、制定绿色建筑产业政策,打造示范基地。一是对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强制一星、推广二星、奖励三星”原则进行规划验评、竣工备案。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强制执行一星级建筑绿色标准;对群体性建筑二星级绿色建筑比例不少于50%;对主动申报按照三星级标准建设的采取财政奖补政策予以扶持,并对主要参建单位(

2、建设、监理、施工、设计等)给予优良行为记录,计入信用档案;对房地产开发类项目可以采取容积率奖补政策,比如:一星奖励1%,二星奖励2%,三星奖励3%。二是对未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得给予备案,取消参建单位一切评优评先、取消一切财政奖励、记不良行为纳入信用档案。三是试点建设不同评价标准体系的绿色建筑,如被动式建筑等。同时,在改造项目上,发展绿色建筑,保存乡土文化,留住美丽乡愁,在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利用上下点功夫,如推广使用节能门窗、增加外墙保温、更换节水器具、增加雨水收集系统、增加光热或光电太阳能系统、改造管网实行水电热分户计量等。二、推进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继续领跑装配

3、式建筑示范城区。目前,全国都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基本还都是那几家企业在跑马圈地去占领当地市场,几年发展过后就造成同质化严重,我们也许就会失去全国示范城区的光环,为此,我建议重点打造以下几个示范基地。一是打造标准创新、技术研发示范基地。引入科技研发机构,整合各种标准体系,由'‘品牌机”向'‘兼容机”转变,让装配式企业生产的构件互融互通,打破技术壁垒。二是打造技术培训示范基地。依托我区大学城的教育资源,开展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关键部位施工培训工作,为全国装配式建筑企业输送技术管理和劳务人才。对辖区适龄劳动力采取免费培训并推荐就业。三是打造检验检测示范基地。装配式建筑检验检测与常规建筑的见

4、证取样检测、主体结构现场检测有不同之处,特别是结构性能型式检测、抗震性能检测等。通过检验检测,对新体系可靠性研发、质量缺陷的预防及处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打造装配式建筑展示示范基地。把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对部品、部件、不同标准体系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等进行全方位展示,让建筑开发者、使用者有直观的感受,主动接受这种结构的建筑。三、示范引领,做好绿色施工监管,降低施工阶段污染。施工阶段扬尘污染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虽然监管部门采取了多项监管措施、加大了巡查频次,但一些工地仍存在施工扬尘超标现象,究其原因,是施工单位粗放型管理的惯性所致,唯有严管重罚方能收其"

5、粗”心。在继续坚持一些严厉的监管措施外,还应采取互联网+的思维,用科技手段治污。一是建立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控智慧监管平台。要求建筑工地安装可视化监控设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对施工现场PM10浓度达到设定值时,智慧监管平台立即推送短信给相关责任人,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PM10浓度超过设定值的,相关责任人员因立即进行现场查看处置。二是建立信用监管公开平台。对不按照要求投入资金、不按照要求落实管控措施、不按照要求配备管理人员、不按照要求配置治理扬尘的设施设备、故意遮挡、损毁在线检测设备的、造成污染影响恶劣的等行为计入信用平台,并限制其一系列市场经营行为。三是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工地激励机制。对日

6、常管理到位、达到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工地全区通报表彰、记优良行为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参与区财政投资工程投标时给予加分的激励机制。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和生态建设的迫切性已成为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的美好愿望已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一,生态园区的建设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当然,生态园区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通过绿色建筑的推行就可以实现,需要通过多方努力、共同打造才能实现。我建议我区在共享物流、共享高端设备、共享智力等方面建立共享经济平台;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教育等方面建立智慧城市平台。我相信,通过

7、创新驱动、标准领跑、政策激励、环境倒逼等措施的落实,一定会在生态文明基础上实现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