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爱着——论孙惠芬的小说创作

痛并爱着——论孙惠芬的小说创作

ID:33010758

大小:2.64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2-19

痛并爱着——论孙惠芬的小说创作_第1页
痛并爱着——论孙惠芬的小说创作_第2页
痛并爱着——论孙惠芬的小说创作_第3页
痛并爱着——论孙惠芬的小说创作_第4页
痛并爱着——论孙惠芬的小说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痛并爱着——论孙惠芬的小说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弓I言⋯⋯⋯⋯⋯⋯⋯⋯⋯⋯⋯⋯⋯⋯⋯⋯⋯⋯⋯⋯⋯⋯⋯⋯⋯⋯⋯⋯⋯⋯⋯⋯⋯⋯⋯⋯⋯⋯⋯⋯1第一章城乡触摸中的深痛与深思⋯⋯⋯⋯⋯⋯⋯⋯⋯⋯⋯⋯⋯⋯⋯⋯⋯⋯6第一节对故土审视中的痛⋯⋯⋯⋯⋯⋯⋯⋯⋯⋯⋯⋯⋯⋯⋯⋯⋯⋯⋯8第二节在城市间游走的痛⋯⋯⋯⋯⋯⋯⋯⋯⋯⋯⋯⋯⋯⋯⋯⋯⋯⋯⋯15第二章故乡回眸时的同情与温情⋯⋯⋯⋯⋯⋯⋯⋯⋯⋯⋯⋯⋯⋯⋯⋯⋯⋯.21第一节对乡村景观的温情讲述⋯⋯⋯⋯⋯⋯⋯⋯⋯⋯⋯⋯⋯⋯⋯⋯.21第二节对乡村人事的心灵洞察⋯⋯⋯⋯⋯⋯⋯⋯⋯⋯⋯⋯⋯⋯⋯⋯⋯26第三节对乡村女性的同情与宽容⋯⋯⋯⋯⋯⋯⋯⋯⋯⋯⋯⋯⋯⋯⋯⋯3

2、0第三章深痛与深爱背后⋯⋯⋯⋯⋯⋯⋯⋯⋯⋯⋯⋯⋯⋯⋯⋯⋯⋯⋯⋯⋯..41第一节农裔进城者的真实体验⋯⋯⋯⋯⋯⋯⋯⋯⋯⋯⋯⋯⋯⋯⋯⋯⋯41第二节女性知识分子的主观情愫⋯⋯⋯⋯⋯⋯⋯⋯⋯⋯⋯⋯⋯⋯⋯⋯47J舌记⋯⋯⋯⋯⋯⋯⋯⋯⋯⋯⋯⋯⋯⋯⋯⋯⋯⋯⋯⋯⋯⋯⋯⋯⋯⋯⋯⋯⋯⋯⋯⋯⋯⋯⋯⋯⋯⋯⋯..!;1参考文献⋯⋯⋯⋯⋯⋯⋯⋯⋯⋯⋯⋯⋯⋯⋯⋯⋯⋯⋯⋯⋯⋯⋯⋯⋯⋯⋯⋯.52附录⋯⋯⋯⋯⋯⋯⋯⋯⋯⋯⋯⋯⋯⋯⋯⋯⋯⋯⋯⋯⋯⋯⋯⋯⋯⋯⋯⋯⋯⋯⋯⋯⋯⋯⋯⋯⋯⋯⋯..54致谢⋯⋯⋯⋯⋯⋯⋯⋯⋯⋯⋯⋯⋯⋯⋯⋯⋯⋯⋯⋯⋯⋯⋯⋯⋯⋯⋯⋯⋯⋯⋯⋯⋯⋯⋯⋯⋯⋯⋯..58●

3、引言在五光十色的当今文坛中,孙惠芬无疑是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线。作为一名专业的作家,无论是她的个人经历还是小说创作都极具特色。1962出生于辽南庄河农村,祖上在当地曾经十分显赫,这导致孙惠芬日后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权利,初中毕业后就离开了学校。当过农民,做过镇上制镜厂的工人,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写作,既1982年发表处女作《静坐喜床》之后,又陆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成为县里小有名气的作家,破格当上县文化局的副局长,这是孙惠芬从农村迈向城市的开始。从政后的孙惠芬并没有沉溺于官场中的权力争斗中,相反她非常反感这一切,依旧潜心于文学创

4、作,直到后来弃政从文,从庄河县城进到大连,做上了所谓的“城里人",成为一名专业的作家。纵观孙惠芬的创作,从早期的《静坐喜床》开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是一个乡村少女对周围世界日常生活的细微变化的惊喜,如以《静坐喜床》为代表的《水花村少女》、《沙包甸的姑娘们》、《春河,偌大个河流》、《攀过青黄岭》和《田野一片葱郁》等;接着是乡村少女对城市的向往与渴望以及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给她带来的心灵震动,如《小窗絮语》、《四季》、《灰色空间》、《歌者》、《舞者》、《歌哭》、《伤痛城市》、《伤痛故土》等;真正体现孙惠芬的创作功力,使她成名并引起文坛注意的是

5、长篇小说《歇马山庄》的问世。这之后孙惠芬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作品更多体现的是成为城里人后的作家对城乡文明共融的反思。2000年,历时三年多完成的《歇马山庄》发表并于2005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第三届冯牧文学新人奖;之后创作中篇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4年,长篇小说《上塘书》发表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引起关注,成为2004年文坛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入选曹文轩,邵燕君主编的{2004年最佳小说选点评本》;2005年发表的《天河洗浴》和2006年的《燕子东南飞》同时获得了《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原创

6、中篇小说奖两个奖项;2007年,长篇《吉宽的马车》创作完成且迅速上榜。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和奖项,彰显了孙惠芬的创作实力,也表明了读者和评论界对她的肯定与赞赏。这样的收获对于作家来说并非偶然。从她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尽管孙惠芬的作品风格随着阅历、生活和社会思潮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她至始至终都是把笔触伸向那片生养她的东北热土,营造出一个类似于“呼1兰河”的“歇马山庄"。孙惠芬执着地书写着乡村里的底层人民,用心关注着进城务工人员的种种困境,以真诚朴实的情感不厌其烦地描写着父老乡亲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在流行文化快餐的时代,依然能

7、够这样抵制住诱惑,坚守文学创作的立场,实属难能可贵。而她正是以这种可贵的精神不断地为文坛注入一丝丝清新的空气。一直以来,讲述乡土农村、描写进城务工人员、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都层出不穷,底层生活、城乡冲突引发的文学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文学评论家以及社会学家们的关注,不得不说这类文学有着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与贡献。但是笔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发现,在众多的这类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很一致地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以夸张炫耀的方式张扬乡村的古朴宁静田园山色;要么便是习惯性地把现实惨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形成了一种“悯农”的叙事传统。遵循这样的思路去阅读孙惠芬,就

8、会发现,她的作品里没有明显的大爱或大恶,无论是对于记忆中的乡村、还是现实里的城市,孙惠芬的感情始终是冷静而复杂的,这使得她在当前的文坛中有些与众不同。由此进一步发现,孙惠芬这种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