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及思索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及思索

ID:33016510

大小:57.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9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及思索_第1页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及思索_第2页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及思索_第3页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及思索_第4页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及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及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及思索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新的社会矛盾问题,原有社会救助制度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分析了当前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及具体政策建议。关键词:社会保障救助一、当前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社会救助制度不够完善配套,管理不够规范近年来,郑州市虽然在社会救助方面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多项制度,但是,仍有一些社会救助工作在部分环节上仍无法

2、可依,一些制度上的欠缺,难免造成救助工作中的漏洞,实践中出现救助引发的纠纷时民政部门和司法机关也不好处理。(二)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救助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当前社会救助工作由多个部门分别管理,各部门分别有着截然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范围,各项救助制度单一性的功能定位,条块分割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制度之间缺乏合理的衔接与协调。(三)社会救助标准不够科学,城乡差异较大从救助政策的覆盖面、人均占有的社会救助资源、救助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救助资金投入等方面,城乡存在较大差异。使社会救助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地配

3、置和使用,制约了郑州市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建设和推进。(四)社会救助水平偏低,救助项目比较单一在实施社会救助时,过分强调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现行社会救助主要还是单一的生活救助,重在保障贫困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从图2可以看出,从1995年至2011年,郑州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虽然从120元提高到325元,但与居民平均收入比较,低保标准占居民平均收入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当前低保标准无法完全满足被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年份&城市低保标准(五)动态管理要加强,贫困边缘人员的救助须进一步完善贫困边缘人的平均收入水

4、平可能仅仅比低保线略高那么一点,但又不属于上述范围,便因此不能享受低保待遇,产生了新的矛盾和不平衡现象。(六)发展性救助不足当前各项救助制度主要考虑的是解决城市贫困居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实现从消除“收入贫困”到消除"能力贫困”。(七)社会救助资金保障力度不足二、构建郑州市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思路(一)创新救助理念,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分类化、综合化1•救助理念权利化。社会救助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对于全体社会成员来说,是不分行业、不分职业、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民族的,只要发生了生存困难,都应普遍地享有国

5、家和社会对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2•救助机构设置综合化。社会救助制度需要克服政出多门现象,即由各级民政部门牵头,具有社会救助职能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组成协调机制提高救助制度效能及其有序运行。3•救助制度体系完整化。应该根据困难群体的实际需要,从项目齐全性和包容性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综合性社会救助的项目体系。4•救助资金来源财政稳定化。一是要有常规化和制度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二是要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的比例关系,三是要建立需求变动情况下的资金投入调节机制。(二)创新救助标准,推动社会救助制度福利化水平1

6、•救助标准科学化。救助标准应该有客观依据,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资料;所谓合理性,是指救助标准要兼顾各个方面的要求,能够反映我国城乡贫困的实际情况,兼顾各方面的要求,为各方面所接受。2•机制调整动态化。一是救助对象的动态调整,建立定期的家计调查体系是救助对象动态调整的关键,需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二是社会救助标准的动态化调整,与职工平均工资、物价上涨指标等挂钩,建立自动调整机制,能有效减少行政成本。(三)创新救助管理,加强社会救助服务专业化、人性化1•救助服务方式人性化。一是需要提高社会救助的时效性,特别是灾害救助、

7、医疗救助、司法救助等,还需要提供即时救助;二是强化社会救助的可得性,比如对于重度肢体残疾人、高龄老人等对象的救助申请,最好能够上门救助。三是实现社会救助的可携性,尽可能方便被救助者的支取使用。2•救助服务能力专业化。政府重点做好队伍专业人员规划、资质与准入、业务培训等工作,建立社会救助专业人才体系,从市、县、乡、村各级都要有人从事,乡镇乃至大的社区需要有专职人员。3•救助对象管理信息化。为社会救助机构配备电脑等基本工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统筹和协调。4•救助效果绩效化。首先

8、,救助程序需要公开、公正,开展社会救助对象公示;其次,要建立完善申诉、申辩等机制,畅通举报、建议等渠道;再次,将社会救助的绩效指标化,纳入各级政府民生指标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价范畴。(四)创新救助整合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社会化水平政府通过参与、倡导、组织和资助等方式,鼓励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参与社会捐赠、社会帮扶、邻里互助等社会活动,并使之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