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的几点体会

关于“说”的几点体会

ID:33016595

大小:55.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9

关于“说”的几点体会_第1页
关于“说”的几点体会_第2页
关于“说”的几点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说”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说”的儿点体会来源:鸡东教育研培网作者:鸡东县第四中学张洪杰发表日期:2010-1-811:18:56阅读次数:59查看权限:普通文章小论文数学教学中关于“说”的儿点体会单位:鸡东县第四中学姓名:张洪杰联系电话:5581635数学教学中关于“说”的几点体会美国心理学家卡西尔指出,有些学习任务,言语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学习进度。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拖腔拖调,任意停顿,有吋只会做不会说或口头表达的内容不精炼,语言欠正确,完整性不够。所以,我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以下几点体会。一、培养

2、学生有信心,使学生敢说。敢说是一个心理素质问题,因为我所教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害怕说错,所以不愿意说;还有的学生怕回答错问题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不敢说;并且有某些孩子因先天不足,而惧怕说话,我总是以鼓励为主,以示范、指导、合作互助等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说话的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便树立信心。如在学生冋答问题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I'可,让学生组织好语言,以便一次说对。较难的问题,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说,难度低点请中下等成绩的学生说,不想说的则在中间说。这样分层训练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以致调动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说错或说不下去,也以正面

3、示范纠正为主,不予批评。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的说话能力较差,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如当学生说不出时,我就更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来,你能行的”或请求别人的帮助;当学生回答得不太完整时,我就帮助他说:“不错,如果你能结合具体的题来说,那就更完整了。”当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时,应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说:“你真善于动脑筋,有新意,非常好”。如此坚持下去,学生定能大胆的“说理”,而且不断完整,条理清楚。“说话能力”将不断提高。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我发现本来不敢说,不想说的同学也高高的举起双手说:“我……我……我……”同样他们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得到了

4、提高。可见,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培养学生有兴趣,使学生乐说。乐说,就是要让学生感到言之有悦,言之有趣。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因而教师选材、取材时,既要体现学生的感受又要充满兴趣,让学生亲眼看看,亲耳听听,亲手做做,再亲口说说,让说话训练在有意无意中进行。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调动学生主动说话的积极性,切实让学生感到言之有物°兴趣能激发口语表达的动力,而规范语言能提高表达的质量,在教学中,两者相互结合,密不可分。我的具体做法是:1、创设多种情境,在情境屮练说。如我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制作了儿个用不同的多边形

5、拼成的图案,放映给学生观赏。然后问学生第一个图案是儿边形拼成的?学生经过观察知道是用三角形拼成的,因为容易看出,所以积极举手回答。学生也就自然想到老师要问以后的几个图案是由几边形拼成的,所以就认真仔细的观察,高高的举起手,都想回答问题,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就在此时引发练说,要求说准确、说规范,效果肯定是很好的。2、借助教材内容,有重点地练说。在教学应用题吋,往往要求学生说清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我总是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强调说书上的,还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只作必要的指导和修正,并安

6、慰学生说:“没关系,相信你以后会成功的!”这样学生带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产生一种力求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探究事物内部规律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不畏艰难,知难而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3、看实物演示,有顺序的练说。例如我在教学“直线平行的条件”时,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教具模型演示给学生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两条直线平行。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几个方面来思考,并釆用同桌说、小组说、大家说等不同形式,进行有目的地练说,使学生不觉枯燥乏味。这样即提高观察能力,又把握有序的思维方法。三、培养学生有能力,使学生善说。

7、善说是一个技巧问题,也是正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由于数学有不同于语文和其他学科的独特的语言特征:简洁、抽象、严密、准确。因此要求我们训练学生冋答问题时,要简洁明了,语言不拖沓,用词讲究准确,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抽象语言转变成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或图象。因此,学生的说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引”要有的放矢,“说”才能抓住关键,才能说到点子上。如教学“等式的性质1”时,应引导他们抓住“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这个关键,才得到“等式仍成立”这个结论。再出几道辨析题进行对比讨论,寻找“说”的依据。采取同组对说、指名说、四人小组说等各种方式,比一比谁说得

8、最棒、谁说得最生动、最完整。这样不但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