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分析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分析

ID:33016744

大小:3.79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2-19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分析_第1页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分析_第2页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分析_第3页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分析_第4页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庆长垣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术来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正因如此,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理论和技术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邓宏文教授(1995)及时将其引入到中国,使其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2、高分辨率地霹资料处理与解释随着地震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分频技术、相干技术、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地震反演技术的迅猛发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沉积体系研究的核心勘探开发技术。频率分解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基于频率谱分解的储层特色解释技术,分频技术可以有效的识别较薄的储层,特别是对陆相河流相储层的识别具有明

2、显的效果。地震属性是指叠前和叠后数据,经数学变化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数据分析的目的就是以地震属性为载体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藏的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转换成可以为地质解释直接服务的信心,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地震资料潜力的目的。三、研究内容、技术方法与技术路线1、主要研究内容根据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本次研究以岩心精细描述和扶杨油层组的分层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着手点,通过地震解释,获取井震的综合信息,结合岩心的精细描述,最终得出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扶杨油层高精度层序地层序划分与对比

3、研究;扶杨油层沉积微相划分与对比研究;地震~地质综合河道砂体识别方法研究;扶杨油层地震一地质联合小层单元沉积微相分布规律。2、技术方法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精细岩心描述与单井沉积微相的划分;井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格架建立;井震标定地震属性的提取与其应用;地球物理参数转化为沉积参数的方法;2地质指导下的井震结合沉积相图编制。3、技术路线针对研究区的核心问题一河道砂体的分布,在充分利用已有钻井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震资料特有的预测功能,在地震、岩心、测井及相关背景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岩心精细描述、层序地层划分

4、与对比、地震层位解释等基础研究工作,然后井,震资料紧密结合进行沉积相研究及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最终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并对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图1)。图l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Fig.1Theresearchthoughtu∞Imicalmethod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四、完成工作量在于兴河教授的指导下,在项目组多位师兄弟姐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工作量(表1):序号研究内容完成工作量l岩心观察40口井,301989m2单井层序划分与对比“口井3岩心图版制作岩心图版一套.358页,1043张4测井解释与岩心归位38口井

5、5测井曲线标准化38口井6测井相模版测井相模版一套7岩心综合柱状图32口井8单井层序划分数据表1套9旋【Ⅱ】叠加样式1套10单井沉积微相划分45口井11井震合成记录标定29口12地震层位追踪7个层序界面13连井层序对比、小层对比7条剖面14分频地震处理七个中期旋回15平面属性的提取(九种地震属性)七个中期旋回16多种地震属性沉积参数转换5类属性2种沉积参数,14个数据表17河道砂体分布与砂体叠加类型模式1表4图18砂岩等厚图七个中期旋回19含砂率等值线图七个中期旋回20沉积微相半面分布图七个中期旋回21多参数储层综合评价评价图7张22建议井

6、位6口井合计:报告文字约20万字,附图123张,数据体:1套,岩心图版358页,23插图157,插表38表1工作量统计表T曲.1nmstatisticsofworkload五、主要成果和认识1、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组形成于松辽盆地整体拗陷过程中的一个显著填充时期,即泉三段和泉四段水进旋回期。此时期盆地沉降速度较快,通过岩心观察可以看出,气候为干旱到半干旱,周边碎屑物质供给较贫乏,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十分明显。河流沿盆地长轴缓坡方向自北西注入湖盆,具有独特的浅水湖盆大型河控三角洲体系的沉积特点。沉积区坡降较小,地形平坦,湖水很浅,湖岸线水进现象明

7、显,且向物源方向推进迅速,波浪能量弱而波及范围较小,河流源远流长,能量始终比湖盆水动力强,因而属4前言于河控建设型远源三角洲。2、通过井、震紧密结合划分出扶杨油层组的七个中期旋回,针对本区后期构造的特点,采取层位拉平追踪的方法重新闭合了八个界面,从而建立了相对等时的地层格架,使沉积微相的研究能够在相对等时的单元下进行。3、从沉积环境上来说,泉四段和泉三段上部总体水进,F21~F22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水进快速推进阶段,可容纳空间相对较小,湖平面快速上升,所以在三角洲平原的上部,砂体出现退积的叠置形态。为拗陷湖盆的发育期,其中F11~F13为三

8、角洲前缘沉积,处于水进的稳定阶段,湖平面开始缓慢上升。4、高台子地区的沉积条件独特,水体较浅,分流河道的发育是沉积微相展布的主体,这样就导致体系中的三角洲沉积呈薄而广阔的树枝状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