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配伍精要

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配伍精要

ID:33020153

大小:66.2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9

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配伍精要_第1页
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配伍精要_第2页
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配伍精要_第3页
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配伍精要_第4页
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配伍精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配伍精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配伍精要[摘要]目的: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提供相应的用药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河南尉氏县在2007年10月一2011年7月期间接受李发枝教授治疗过的艾滋病皮肤瘙痒患者,分析艾滋病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名老中医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结果: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该次研究中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核心药物为防风、蝉蜕、柴胡等祛风解表药物,甘草等有解毒功效药物,黄苓、地肤子等清热利湿药物;核心处方为荆防败毒散加减。结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以祛风解表除湿止痒为治则。[关键

2、词]艾滋病皮肤瘙痒;中药;复杂网络分析李发枝教授,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艾滋病)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组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余年,其一生循仲景而博采众长,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自2002年始李发枝教授在河南新蔡、上蔡、尉氏等县从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工作,把经方运用于艾滋病救治中,疗效显著。现将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经验,用复杂网络分析探讨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纳入标准艾滋病临床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1]标准执行。艾滋病皮肤瘙痒诊断标

3、准:①符合艾滋病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皮肤瘙痒的诊断依据,并以皮肤瘙痒作为主症。1.2病例资料选择在2007年10月一2011年7月期间在李发枝教授尉氏县中医院义诊门诊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皮肤瘙痒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共96人,包括多次复诊,共306例次。1.3研究方法病例资料收集方法:初诊、复诊病例格式经过专门科研设计,保留病历原始信息。收集资料基本齐全,96例共306例次的数据均纳入本次研究中。数据库说明: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库隶属于“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库,该系

4、统由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的“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课题组建立。1.4资料处理数据采集: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提供相应的用药参考依据。以上述研究目的为目标,采集了病例的文本信息[2],对文本信息结构化处理[3]并录入,形成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数据录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4-5]o建立规范数据库:数据前期整理及规范录入完成后,进行数据汇总,形成数据库。对各类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利于数据挖掘。复杂网络分析:本研究运用中医临床复杂网络分析系统常使用的Eclipse

5、RCP技术。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是复杂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社会、生物学、商业、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领域广泛应用[6]。根据节点度的分布情况,可以将复杂网络分为指数网络和无尺度网络两大类,把具有無律分布的网络称为无尺度网络(scale-freenetwork)o这是基于关联规则的一种数理分析模型与方法,反映了复杂网络在一定驱动力的影响下动态的自组织过程宏观规律,据研究显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复方配伍过程具有无尺度复杂网络现象,复杂网络分析为中医药理论如复方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等的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对名老中医的基本处方配伍经验或是某一病症的药物配伍经验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进

6、而发现核心药物配伍特点及药对信息,由此能够总结名老中医某方面的学术思想[4]。2结果1.1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全部患者共96人,包括多次复诊,共306例次,临床治疗均有效。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7]得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高频药物,见表1。在306例次中,使用防风234次、甘草222次、黄苓142次、蝉蜕130次、地肤子115次、柴胡110次、丹参108次、荆芥102次、炒牛夢子92次。说明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核心药物主要为防风、蝉蜕、柴胡等祛风解表药物,甘草等有解毒功效药物,黄苓、地肤子等清热利湿药物。基于复杂网络图分析

7、方法,根据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该药与其他药物配伍的频度,可以分析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皮肤瘙痒的常用药物即核心处方。并且结合网络图及节点大小能直观看出常用药物和使用较多药物。基于复杂网络图分析方法的可视化的处方配伍网络见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防风、蝉蜕、柴胡、甘草、黄苓、地肤子等处于处方配伍网络的核心节点。每一味药物与周围药物的边表示配伍关系。药物节点之间的连接边的权重即药物配伍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药物之间同时配伍应用的强度。与该网络相对应的药物配伍频度信息见表2,防风-甘草配伍频度最高,其次为防风-蝉蜕,再其次为黄苓-甘草、防风-地肤子、丹参-防风、丹参-

8、蝉蜕、荆芥-防风等。方剂疗效的基础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