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

ID:33063476

大小:67.3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9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_第1页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_第2页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_第3页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_第4页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木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抗性评价分级及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湖南省地方标准DBXX/XXXX—200X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IdentificationandAssessmentTechnologicalStandradonRiceVarietiesagainsttheFalseSmut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目录。木标准由湖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木标

2、准起草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牛物安全科学技学院、湖南省植保植检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二明、肖启明、王金辉、郑和斌。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抗性评价分级及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本标准适用在田间病圃对一季稻(中稻、一季晚稻)和晚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和水稻种质抗稻曲病筛选。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条款(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

3、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均适用于木标准。国家种子质量标准GB/T4401.1-1996.3术语和定义3.1自然诱发(naturalinduce)在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和病原物存在的条件下,病原物借自然因素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3.2人工接种(artificialinoculation)采取人工方法将病原物直接或间接接种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如喷雾法、涂抹法、注射法、针刺法等。3

4、.3抗病性鉴定(identificationofdiseaseresistance)通过自然诱发或人工接种等方法,将病原物直接或间接接种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并依据相关的抗性评价标准,来区分品种的抗病性。4鉴定方法4.1鉴定病圃选择与气象条件鉴定病圃应在水稻栽培的山区,稻田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被选点所在县级气象部门近10年内连续5年主要气象因子达到表1条件中的至少3项。表1鉴定点的县级气象因子指标(8月10日〜9月10H)降雨日数°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平均日照(d)(°C)(%)

5、(h)>12W28>75W5注1):日降水量^0.1mm为1个降雨日4.2病圃育苗供试品种(含感稻曲病对照品种),作一季稻种植,播种时间在每年5月中旬,依照品种牛育期分批播种,每品种用种量60g,播前经2%福尔马林液或85%强氯精(三氯异氧尿酸)300〜500倍液浸种12h消毒,再换清水浸种2d,每天换清水1次,接着按常规催芽,当芽长达约0.5cm后,播于试验秧山,每品种播种行长50cm,播种宽5cm,行距10cm,3次重复(每重复播种量20g),各区组供试品种随机排列。播种后盖膜防鼠。移栽苗龄

6、30d(从播种至移栽)。播种方式如图lo行长50cin^◄►T行距10cm・■行长SOcnpv►T行距10cm«行长SOciib^(422显T行距10cm・2ILIIL图1秧田播种方式示意(各区组供试品种随机排列)4.3病圃栽培供试品种于6月下旬移栽,按区组随机排列,每品种3次重复,插单株,每小区80丛,即10行,每行8丛,株行距为16cmX21cm,在参鉴品种四周插种保护行,按高产栽培方式进行田间管理。田间栽培方式如图2。行距・距丿¥¥¥¥¥¥饨¥¥¥¥¥¥¥¥.¥¥¥¥¥¥¥¥.IkIII图

7、2IB间鉴定方式示意(各区组供试品种随机排列〉4.4病圃管理病圃施肥按高产栽培要求,施用纯氮(150〜180)kg/hm2,氮钾肥比1:2〜3。秧田期占总纯氮1/4,以50%作基肥,其余50%分两次于二叶期和移栽前7d追施;移栽田占总纯氮3/4,以60%作基肥,其余40%分两次于秧苗返青和孕穗期追施。秧HI和大01害虫防治正常进行,孕穗前期可施用杀菌剂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此后不再施用杀菌剂。4.5接种在自然诱发的基础,为确保菌源量充足,用PS培养液培养病菌分生孑包子和菌丝(附件A),当鉴定品种中

8、某个品种率先进入孕穗末期(幼穗分化厂8期)进行第1次喷雾接种,第2次在50%品种的10%稻株抽穗时进行,接种于16:00进行。接种菌液为菌丝片段与薄壁分生抱子含4%马铃薯汁的混合液(附件B),用喷雾器作喷雾接种。喷雾时要求整个穗部能见到菌悬液。4.6调查于品种腊熟期至黄熟期,即大约于第2次接种后25飞0d进行调查。每个小区全部调查,记载病丛数、病穗数、每穗病粒数,计算病丛率、病穗率和平均每穗病粒数。并记录接种期间的天气情况(附件C)、品种生育期(附件D)及品种抗性鉴定结果(附件E)o病丛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