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特征分析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特征分析

ID:33071999

大小:4.44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2-19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特征分析_第1页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特征分析_第2页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特征分析_第3页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特征分析_第4页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伟2010年6月20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成都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成都理工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2、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伟学位论文作者导师签名:徐国强2010年6月20日第1章引言第1章引言1.1选题依据焉耆盆地横跨在库鲁克塔格褶皱带和南天山褶皱带之上,四面环山,为一长2轴呈北西西向延伸的菱形盆地。研究区域为焉耆盆地博湖坳陷,面积5400km。2博湖坳陷中重点为北部凹陷,面积3100km。发现2个油田(宝浪油田和本布图4油田),累计上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882.34×10t(油当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发现的油气藏均为背斜油气藏,常规大背

3、斜圈闭已找完,非背斜圈闭油气勘探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尚未取得有商业价值的突破。目前急需取得非背斜圈闭油气勘探突破,以获得油气勘探接替区块。三工河组是主力油层但是钻井结果在此并没发现具有勘探价值的油藏。因此通过对三工河组的沉积特征研究,希望能发现有利勘探目标。因此,选定《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体系与构造演化研究》为本人毕业论文,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1.2勘探研究现状1.2.1油气勘探现状焉耆盆地的油气勘探研究现状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焉耆盆地发育三个生油次凹,油源条件较好2焉耆盆地中生界烃源岩分布面积约3000km,在北部凹陷四十里城、七里铺次

4、凹及南部凹陷沉积较厚,最大厚度均大于600m,在东部盐场次洼沉积较薄,最大厚度小于300m。侏罗系泥质烃源岩最厚在南部凹陷,厚达900m左右;北部凹陷最厚700m左右,东部地区最薄,一般100~200m;碳质泥岩主要发育于种马场一带,最厚达250m左右,一般100~200m;煤岩主要发育地区为四十里城次凹,最厚达80m左右,其它地区一般30~40m,向东部减薄,一般10~20m,场浅1井一带没有煤层。总体上,烃源岩层为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厚度是由南向北、由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薄,在东部盐场一带剥蚀严重,仅少量残存,而在盐场以南及以东地区中生界剥蚀

5、殆尽。主力烃源岩为八道湾组的泥岩,有机碳为5.21~5.92%,生烃潜力为0.17~0.29mg/g;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母质;镜质体反射率为0.6~1.39%之间,生1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油门限2000m左右。为焉耆盆地提供了丰富的油源。(2)侏罗系储层砂体发育,储集条件较好焉耆盆地目前所发现的含油区块中,主力油层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工河组,尤其是三工河组中上段,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也有少量油层分布。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焉耆盆地发育南北两大物源体系,侏罗纪沉积环境由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的相模式。辫状河三角洲

6、砂体复合连片、叠加分布于博湖坳陷北部凹陷,为盆地的主要砂体类型,分布面积广,砂层厚度大(单井最厚达897.5m),粒度粗,砂地比高(40~70%,最高达90%)。是盆地内最好的储集砂体及勘探-32目的层,其孔隙度平均10.01%,渗透率平均13.23×10μm。扇三角洲砂体主要分布于南部凹陷,成熟度低,砂地比30~60%。孔隙度平-32均8.82%,渗透率平均4.62×10μm。(3)构造带发育,存在多种圈闭类型焉耆盆地是发育在西部挤压背景下的南天山山间盆地,在此应力场的作用下,盆地内及其边缘发育众多构造类型与构造带,有宝浪苏木构造带、本布图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霍拉山

7、前逆冲推覆带、库鲁克塔格山前推覆带、盐家窝潜山构造带、塔什店东帚状构造以及四十里城斜坡带、本布图斜坡带、南部凹陷北斜坡带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背斜圈闭(油藏)、断鼻块圈闭、不整合圈闭、岩性圈闭等多种圈闭类型,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2宝浪苏木构造带呈北西向展布于北部凹陷,面积204~244km,自北向南发2育宝北背斜、宝中背斜和宝南断鼻构造。其中宝北背斜探明含油面积4.37km,4探明储量1074.02×10t(油当量),宝中背斜探明含油面积9.32km2,探明储量41114.54×10t(油当量)。2本布图构造带呈北北西向展布于北部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