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3073711

大小:17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19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选题:(每题2.5分,30个,共计75分)1.西周时所有国家大事,君王都要以宗主的资格,按照礼制,到宗庙向祖先请示报告。君王要发布命令,包括作战命令,必须在宗庙发布。君王要授给臣下官职,必须在宗庙举行册命礼。由此得出西周时A.西周王权受宗法制的严格制约B.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C.统治者借助祖先崇拜进行统治D.分封制度下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国家大事在“宗主”、“宗庙”形式下进行,“宗主”、“宗庙”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拜,这说明西周统治者借助祖先崇拜来维系统治,故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礼制是为王权统治服务的,而非制约了王权,A错误

2、;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不是王权从属于神权,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的问题,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周时所有国家大事,君王都要以宗主的资格,按照礼制,到宗庙向祖先请示报告”,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析解答。2.西周的舆服制度是各级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與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公、候、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这表明A.與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B.與服制度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标志之一C.與服制度与分封制

3、及礼乐制联系紧密D.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答案】C-17-【解析】材料“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公、候、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可以看出,在西周分封制下,舆服制度体现了等级制度,與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C正确;A材料没有体现“不断完善”,排除;西周时期尚未确立君主专制,排除B;舆服制度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其实也是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公、候、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紧扣材料信息并联系西周的政治制度分

4、析解答。3.殷商主要把王室子弟分封到王畿之地,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控制。而到了周代,所封的同姓子弟诸侯国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沙子”。这种变化说明西周时期A.君主权力得到了某些强化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地方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D.大一统国家管理已经基本成型【答案】A【解析】根据“而到了周代,所封的同姓子弟诸侯国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周王通过分封同姓子弟诸侯国强行楔入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说明君主权力得到加强,故A正确;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是间接管理,B错误;材料表明殷商、周都实行分封制,无

5、法体现地方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C错误;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4.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泰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至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县制的变迁A.加强了君主专制B.拓展了中国疆域C.实现了国家统一D.推动了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混战,排除BC;材料涉及的是地方管理问题,和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结合所学,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选D。5.-17-中国古化户籍制度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

6、合功能。同时,科举考试也要求考生必须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这反映了户籍制度的实质是A.维护儒家伦理道德B.巩固封建统治秩序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D.保证选官相对公平【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古化户籍制度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可知,户籍制度的实质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故B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限制了人口的流动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C不是户籍制度的实质,排除;“科举考试也要求考生必须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有利于选官的相对公平,但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

7、建统治秩序,D不属于实质,排除。6.在宋朝,明令禁止应试举子对主考官自称"门生”,或称主考官为“恩师”、“师门”,并又创制“糊名”和“誊录“之制。这此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宋朝科举制A.能够杜绝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行为B.促使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发展到顶峰C.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D.为明清之际的八股取士制度埋下隐患【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宋代对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故C正确;A项中“能够杜绝”,表述绝对,错误;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宋朝完善科举制的措施有利于选官的公平公正,与“为明清之际的八股取士制度埋下隐患”无

8、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