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规范》doc版

《中医诊疗规范》doc版

ID:33089364

大小:68.3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0

《中医诊疗规范》doc版_第1页
《中医诊疗规范》doc版_第2页
《中医诊疗规范》doc版_第3页
《中医诊疗规范》doc版_第4页
《中医诊疗规范》doc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疗规范》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二)症候诊断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1.大肠湿热证:腹痛腹泻,便下粘液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小便短赤,口干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2.脾虚湿运证:大便溏薄,粘液白多赤少,或为白冻,腹痛隐隐,脘腹胀满,食少纳差,肢体倦怠,神疲懒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滑。3.寒热错杂证:下痢稀薄,夹有粘冻,反复发作,腹痛绵绵,四肢不温,腹部有灼热感,烦渴,舌质红,或舌淡红,痰薄黄,脉弦,或细弦。4.肝郁脾虚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常因情志或饮食因素诱发大便次数增多,

2、大便稀溏,或粘液便,情绪抑郁或焦虑不安,嗳气不爽,食少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5.脾肾阳虚证:久泻不止,夹有白冻,甚则完谷不化,滑脱不禁,形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腹胀,食少纳差,腰膝酸软,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6.阴虚亏虚证:排便困难,粪夹少量粘液脓血,腹中隐隐灼痛,午后低热,盗汗,口燥咽干,头晕目眩,心烦不安,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二、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大肠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推荐方药: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黄芩、黄连、白头翁、木香、炒当归、炒白芍

3、、生地榆、白蔹、三七粉(冲服)、生甘草。中成药:香连丸、葛根芩连丸、肠胃康等。(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助运。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党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炒苡仁、炙黄芪、白芷、炒白芍、煨木香、黄连、地榆、三七粉(冲服)、炙甘草。中成药: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丸等。(3)寒热错杂证治法: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推荐方药:乌梅丸(《伤寒论》)加减,乌梅、黄连、黄柏、肉桂(后下)、炮姜、党参、炒当归、三七粉(冲服)、炙甘草。中成药:乌梅丸等。(4)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推荐方药: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4、)合四逆散(《伤寒论》)加减,炒陈皮、白术、白芍、防风、炒柴胡、炒枳壳、党参、茯苓、三七粉(冲服)、炙甘草。中成药:健脾舒肝丸等。(5)脾肾阳虚证治法:健脾补肾,温阳止泻。推荐方药:理中汤(《伤寒论》)合四神丸(《证治准绳》)加减,党参、干姜、炒白术、甘草、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三七粉(冲服)。中成药:附桂理中丸,固本益肠丸等。(6)阴虚亏虚证治法:滋阴清肠,养血宁络。推荐方药: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加减,黄连、阿胶(烊化)、当归、太子参、北沙参、麦冬、白芍、乌梅、山药、三七粉(冲服)、炙甘草。(三)其他疗法2.耳针取大肠、小肠、腹、

5、胃、脾、神门。每次选3-5穴,毫针浅刺: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3.中医穴位埋线:取脾俞、大肠俞、八髎、关元、阿是穴、天枢、足三里、阴陵泉等,每次选3-5个穴位。肝脾不和加肝俞;久病伤肾阳虚五更泻加肾俞、命门。5.结肠透析仪中药灌肠治疗:根据临床具体情况,也可选用结肠透析仪进行中药灌肠治疗。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三)症候诊断1.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2.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

6、;脉缓弱。3.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4.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5.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二.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推荐方药:柴胡舒肝散加减,柴胡、陈皮、白芍、枳壳、海螵蛸、

7、麦芽、三七粉(冲服)、香附、佛手、元胡、甘草。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冲剂、复方田七胃痛胶囊等。2.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厚朴、木香、砂仁、三七粉(冲服)、海螵蛸、炙甘草。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3.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推荐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党参、白芍、白术、陈皮、干姜、白及、三七粉(冲服)、茯苓、大枣、饴糖、甘草。中成药:虚寒胃痛冲剂、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等。4.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泄热推荐方药:化肝煎加减,栀子、丹皮、青皮、陈皮、浙贝母、黄连、海螵蛸、白及、三七粉(冲服)、茯苓、甘草。中成药

8、:丹栀逍遥丸等。5.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推荐方药:养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