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

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

ID:33104739

大小:6.98 MB

页数:132页

时间:2019-02-20

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_第1页
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_第2页
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_第3页
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_第4页
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姓名:沈小勇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中国哲学指导教师:蒋国保201105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中文摘要近代以来,传统儒学在西学的日益逼近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五四时期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可以看成是近代儒学危机的一大转折点,在此之前,无论是洋务派的“保守"面貌,还是维新派的“改良”手段,抑或革命派的“革命"思维,都是在充分肯认孔子及传统儒学的基础上而接纳西方文明和学说,而五四时期的儒学批判者则将矛头全部对准孔子和传统儒学,以启蒙话语彻底粉碎了传统儒学话语,以西方现代理念彻底支离了传统中国价

2、值体系,由此将“儒学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充分凸显出来。“五四"之后,大陆思想界掀起了持续的反儒学运动。作为对这一思潮的反思和检讨,现代新儒学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开展了针锋相对的“反反传统’’抗争,并谋划着中国儒学的现代化发展。与前五四时期的儒学“认同性”话语以及五四启蒙主义者的儒学“批判性”话语不同,现代新儒家开启的乃是一种儒学现代发展的“转化性"话语。可以说,现代新儒家们整整三代人物都自觉地承担了儒学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并企图在重建儒学的现代形态中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围绕着“儒学与现代性"这一核心问题,分别形成了自己

3、的“儒学观"范式、“现代性”理解范式以及形成了不同的“儒学现代转换"范式。具体来说:在第一代现代新儒家中,梁漱溟以“文化意欲观”为视角,以生命主体与多元文化的进路将儒学解释为“意欲持中的理性之学",并视西方现代文化为“意欲向前的理智之学",梁漱溟主张“儒学路向的次第重现",他坚信儒学的复兴其本质就是儒学路向的复兴。熊十力则从“心性本体论”的角度将儒学阐释为“仁心本体的性智自识",赋予了儒学生命体验的“形上学”特征和“体用不二’’特质,他对于西方现代科学主义也给予了必要反思,熊十力主张“自性大用的儒学新生”。张君劢则从科玄殊异的角度重释儒学价值,他更

4、加关注“儒学与时代"之间的意义呈现,并揭露了西方现代性内在矛盾,他认为,儒学的现代发展乃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础",而“复兴儒家哲学是现代化的途径"。马一浮则以“性德具足的六艺之道”诠释儒学,他批判“功利之患的性情迷误’’,主张“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峰信世界人类一切文化最后必归于六艺。总体来看,第一代新儒家在西学逼进、中文摘要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欧洲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更加侧重从儒学的“价值阐扬"上去复兴儒学,以“中西文化价值对比”的方式去彰显儒学的特质。他们克服了五四启蒙主义者们对于儒学的单向批判,确立了儒学传统的人文价值意义;但同时他

5、们对于现代理性的认知不足,普遍还停留在以道德主体的“中体西用"思维来谋求儒学的现代发展,更没有在学理上深刻思考儒学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融通关系。在第二代现代新儒家中,唐君毅以“宗教精神”重释儒学,他将现代性批判为“自然主义的漩流浮沉",而儒学的现代发展要归宗到儒家之天德流行境界,走“返本开新的儒学重生"之路。牟宗三则以“道德的形上学"重释传统儒家内圣之道,他从“生命的学问扫视角批判现代危机,并从中国文化“主位性’’角度出发,主张儒学必须接纳西方科学与民主等观念,使儒学“开无限的未来",因而提出“主体良知的自我坎陷"。徐复观则力图消解“心’’的形而上学意

6、味,并提出了“形而中者谓之心"的命题,他主张以儒家仁政的价值理想为情怀,达成“德治民主的显豁疏导"。比较而言,第二代新儒家时代背景稍有不同,儒学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越益突出,如何为儒学打开通向现代文明的转化渠道则成为时代发展的突出问题。他们更加侧重从儒学的“价值转承’’上去复兴儒学,以“中西文化价值对接"的方式去彰显儒学的生命力,他们看到了儒学价值在现代社会的生成机制问题,因而更加侧重从“形式与架构”上转化儒学,但他们往往又将致思方向局限在“儒学如何开创出新外王”这样的难解问题上,对新外王的生成机制以及新外王对于旧内圣的影响等诸多问题关注不够。在第三

7、代现代新儒家中,杜维明将儒学界定为“哲学的人类学",他始终坚持从“启蒙精神"与“启蒙心态"两个层面辩证分析启蒙主义的历史遗产,同时他坚持从全球化与地方性的对峙视野下来解读启蒙现代性的内在困境。杜维明主张“儒学传统的文明对话",他相信儒学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东亚和世界。刘述先则从“仁"和“生生”的诠释视角来解读儒家思想,他以宗教哲学的进路和现代儒家学者的独特身份对全球不同宗教传统展开了反思,刘述先主张“理一分殊的儒学进路",他一方面相信传统儒学要以现代的“内容’’来充实“仁道"之常理,另一方面则主张传统儒学应以“适时适切’’的具体表现来发扬人类创造

8、的精神,从而推动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可能。总体来看,第三代新儒家面对的时代特征大为不同,工业东亚的崛起让人们重新反思“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