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超然自适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

本科毕业论文-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超然自适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

ID:33130903

大小:58.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1

本科毕业论文-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超然自适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_第1页
本科毕业论文-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超然自适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_第2页
本科毕业论文-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超然自适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超然自适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超然自适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目录前言...2第一章关于苏轼生平及诗词简介...3一、苏轼生平...3二、苏轼诗词简介...3第二章人间如梦的嗟叹...4一、叹仕途的坎坷...4二、叹人生无常...6三、叹“佳人相见一千年”...8第二章超然自适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9一、超然自适与儒家思想的关系...9二、超然自适与道家思想的关系...10三、超然自适与释家思想的关系...11第三章沧海寄馀生...12小结...13参考书目:...14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从苏轼诗词浅析苏轼的超然自适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摘要

2、】“戏作一篇书,千古发争端”[①]使得苏子“久戏风波”[②]。在北宋的政治迷乱中,苏子成了党派之争最大牺牲品之一,他由此仕途坎坷,命运漂泊,多年离索,加之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与不幸,曾一度使他嗟叹“人生如梦”、“人生如寄”,而他又是乐观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③]他深感自己不过天地间“一蚁寄大磨”[④],由此,他谅解了人生的无常和个体生命的卑微:富贵本无定,世人自荣枯[⑤]。入狱、贬谪、丧妻,这一连串的劫难经历,使苏轼对政治与人生进行了全面的反省,在思想上缓入佛、老哲学作为对儒家信仰的补充。旷达虚静,随遇而安,而又桀骜倔强,不改正直的品性、济世

3、的初衷,坦荡堂正,从而形成了苏轼最为世人崇敬的人格魅力。也正由于这样糟糕的人生际遇使他更深地体悟生命存在的意义:醉乡路稳不妨行,但人生、要适情耳[⑥]。人生,不过求个“自乐”。因此,他能一身浩然气,心灵超乎凡俗,在政治高压和生活困苦面前,“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⑦],“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⑧]。这才是真正的超然自适耳。【关键词】苏轼诗词超然自适儒道释前言世人评东坡,多用“豪放”一词。王静安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刘熙载也在其《艺概》中说:“东坡词

4、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这里,王、刘皆认为苏轼之词风与太白诗风近。在我认为,与其说其文风相近,不如说其人胸襟相近。一切文章,皆由心出,心性相似,故其文采亦是相仿。而东坡先生与太白其实颇多不同,太白多仙风道骨,而东坡则多人间烟火味。故,东坡一生为仕途累,终老不忘“致君尧舜”,死于仕途;太白不同,醉酒捞月,乘月西归,何等诗意。东坡其身,逃不脱仕途,虽“甘与麋鹿友”却“苦为世味诱”,因此其归隐之心隐逸之情只能诉于诗词中、于对释道空无、逍遥思想的追随与渴盼中。所谓“大隐隐于金马门”,大概指的就是东坡这种“身

5、为仕宦累,心为不系舟”之人。虽然东坡一生遭贬,但终究也是个官。吾书此文,实为对东坡先生诗词之仰慕。喜其豁达,叹其飘逸,惜其命途多舛。吾读东坡,能同喜亦能同悲,故引为知己耳。此文以东坡诗词为本,以“超然自适”为纲,中连儒道释。因此,不全列举东坡诗词,一切以“苏轼诗词、超然自适、儒释道”此三关键词为标准作取舍,故书成此篇。第一章关于苏轼生平及诗词简介一、苏轼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神宗元丰三年(10

6、80)御史台兴“乌台诗案”,苏轼(45岁)被以“谤讪朝廷”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政,起用于反对熙宁变法的旧官,苏轼受到太后特别的器重,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苏轼又不赞成司马光等尽废新法,因政见不合,就主动请求出知杭州、颍州等地。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改元绍圣,罢“元祐党人”,苏轼于绍圣初年(1094)四月以“讥斥先朝”罪贬知英州,尚未到达贬所,八月又贬惠州,绍圣四年四月再贬儋州。在儋三年,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徽宗朝立“元祐党人碑”(罪人碑),苏轼碑上有名。高宗朝才得

7、正名,赠太师,谥文忠。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作的苏轼画像,遂题诗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⑨]由此可见苏轼一生仕途之坎坷、命运之漂泊。二、苏轼诗词简介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

8、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⑩]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