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ID:33142624

大小:156.01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2-21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引言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形态发展到国际金融资本时代,以虚拟资本为存在方式下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国际金融资本扩张过程中,通过两个基本制度的设计构建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础:一是在货币领域,以美元符号化为基础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的建立,解脱了实物对资本的束缚,货币纯粹脱离开贵金属,虚拟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造成了全世界的虚拟经济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资本的依赖;二是在生产领域,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内安排产业结构,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到资本主义的统治体系中,造

2、成了全世界在实体经济方面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实体经济的依赖。金融自由化成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流动的纽带,使得全世界的经济循环流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循环圈。国际金融危机不过是这一体系出现问题的必然结果。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一路走高,1月末上证指数只有2786点,到8月23日,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上证指数就突破5000点大关,10月15日又站上了6000点的历史高位,10月16日达到6124点,再创历史新高。但此后,股指一路走低,截止到2008年4月11日,上证指数为3493点,下跌2500多点,跌幅超过40%,是今年以来全

3、球跌幅最大的证券市场。461国际金融危机产生根源及影响1.1国际金融危机产生根源1.1.1国际金融资本国际金融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新形态,在二战结束后逐步形成。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经济全球化的中心开始发生平移,即由欧洲经济的全球化转变为美国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资本扩张需要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促成了战后新的经济体系的确立,美元获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奠定了美元霸权的基础,从而使美国掌控了制定世界经济运行规则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讲,二战后经济的全球化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的游戏规

4、则的全球化。46第二,战后国际金融资本主导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安排。第一次产业结构安排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凭借科技和产业的领先地位,开展了以跨国公司依托的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调整,一方面积极发展本国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积极向日本、欧洲等国家进行对外投资,输出技术和资本。20世纪60年代,国际间产业结构的安排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日本向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和部分拉美国家的对外投资上。美国和日本向这些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原因。一方面,这些国家不属于以前苏联为首

5、的社会主义阵营,向这些国家进行资本输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和统治力量;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实行吸引外资的经济政策,便于日本和美国的资本输入,使很多发展中国家被纳入到国际分工的主流体系中。在这些条件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金融资本逐步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数量急剧膨胀。据统计,1968-196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共有7267家,国外子公司的数目达27300家。资本的统治力量开始由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转向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统治下的全球经济。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6、促进资本和技术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波动和因此而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全球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为主要特征,金融资产价格波幅之大,传播范围之广,为前所未见,这种剧烈的波动及其附带的扩散效应就是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1.1.2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  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3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面临大规模的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护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

7、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的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离中国并不远。从历史上看,上个世纪末是金融危机多发时期:从最早的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到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再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近的有2000年的南美金融危机。其中以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具备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当然破坏力也最具全球性质。46  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传导输送系统,国际资本市场的安全性和效率非常令人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及其触发的全球范围的市场动荡不安给世界经济造成巨

8、大的破坏,直到今天其影响仍在继续,这足以说明国际资本流动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对它的成因以及对策的研究是关系到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1.1.3国际金融危机成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