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ID:33168914

大小:64.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1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_第1页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_第2页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_第3页
资源描述: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资料汇编1世界遗产简介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考虑到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

2、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世界遗产的由来一座大坝和一个公约的诞生1959年,埃及与苏丹两国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水坝。但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修建水坝将直接威胁到努比亚遗址和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存亡。假如阿斯旺水坝的建设者不采取行动,那么,水坝建成之日,便是神庙灭顶之时。埃及政府被迫向联合国发出拯救神庙的呼吁。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呼吁的那一刻起,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联合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3、的行动。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从此,一个影响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未来命运的世界性公约在这里诞生。大会向所有国家发出呼吁:世界遗产是全人类文明历史的精华,是极其罕见和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在它们受到威胁之前,就将应该建立一个制度,把它们保护起来。3我国参加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2年夏天,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收到来自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信件。在这封信里,教科文组织详细介绍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基本情况,希望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能够签

4、署公约,成为缔约国。1984年,教科文全国委员会忽然收到了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从美国发来的信,他在信中询问我国是否打算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他能够为这件事情做些什么。1985年春天,侯仁之征得中国科学院的阳含熙、城乡建设部的郑孝燮、国家文物局的罗哲文三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同意,联名提出《建议我国政府尽早参加[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提案,这份提案很快就被政协通过并上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5年11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1987年6月,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大会上,中国申报的6个

5、遗产地被全票通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5个文化遗产:故宫、万里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和敦煌莫高窟;1个自然遗产:泰山。4世界遗产的发展在1987年以前,世界遗产名录只有两种分类,一种是自然遗产,一种是文化遗产。在1987年的那次会议上,泰山是作为自然遗产列入名录的。但它丰厚的文化内涵让委员会的评委们大开眼界。他们要重新评价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决定再次派出专家,对泰山重新考察评估。1988年,泰山被重新命名为世界第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次会议做出“吸纳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文化景观

6、”的决定,为公约发展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99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新西兰的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列为世界遗产中的第一个“文化景观”。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神话及其他艺术形式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线之内。2001年,包括中国昆曲在内的1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5世界遗产的评定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

7、的考核和审批程序。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的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6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8、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