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

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

ID:33173240

大小:4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21

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_第1页
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_第2页
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_第3页
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_第4页
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王萍姚恒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5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33.1亿美元,研发投入达到232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1%。其中生物医药依然是生物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研究人员在药物设计、疫苗研究、抗体工程、新型药物输送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众多突破。尽管目前我国在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上仍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在癌症治疗、蛋白质、免疫学等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果屡次登上《科学》、《自然》等顶级国际权威期刊,并受到生物医药企业的高度关注。一、国内外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药物设计以核酸为靶的药物设计重

2、要研发领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反义核酸、核酶与三链DNA的设计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是以核酸为靶的小分子药物研发。目前全球约有20余家公司在从事反义核苷酸的研究与开发,其中有23种试用于临床,其中4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反义核酸药物主要研发方向包括抗癌抑癌、抗耐药、免疫类、细胞因子类、抗病毒等。目前,反义药物方面己取得重大进展,第一代产品(Eyetech公司用于抑制老年人眼疾的Macugen)己有上市,第二代反义产品也己形成。核酶具有高度特异性,作为抗病毒基因治疗的新型分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被认为是抗病毒基因治疗方案设计中重要探索方向。2

3、004年6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医学院开发出了一种抗乙肝病毒的SNIPAA盒式微型载体。该类研究在国内已有开展,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自2001年起开展“核酶介导的果树抗类病毒基因工程”的研究。R卜A干扰不仅可以深入揭示细胞内基因沉默的机制,而且还可以作为后基因时代基因功能分析的有力工具,广泛用于包括功能基因学、药物靶点筛选、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疾病治疗等等,近年来已成为遗传学、药理学的重要研究手段。目前中国科学家也己纷纷开展了该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已立项支持。疫苗研究以美国为例,疫苗的需求每年增长8.6%,到2008年时市值将达74亿美元,到2013年

4、疫苗市值将达91亿美元。其中先进技术应用趋向包括异质基础加强结种技术、蛋白质调控技术、类病毒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美国细胞基因系统工程公司应用基因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肺癌疫苗G一VAX,被视为运用修改过基因的活体细胞治疗癌症上的一个重要突破。抗体工程抗体分子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分子,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可广泛应用在疾病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等领域。2000年,美国有9个人源化单抗产品,销售额约17亿美元,至2002年已有20种单克隆抗体药物进入市场,2002年销售额己达54亿美元,年递增率78%;

5、全球处于临床研究中的单克隆抗体大致占所有正在研制的生物技术药品数目的25%,预计到2008年全球单抗市场可达到167亿美元。目前正在研发和己投入市场的抗体药物有: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逆转;肿瘤免疫诊断:肿瘤免疫显像;肿瘤导向治疗;哮喘、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急性心梗、脓毒症、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独特型抗体作为分子瘤苗治疗肿瘤;多功能抗体的特殊用途。我国抗体工程研究经863计划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支持,现已拥有一批接近或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项目,但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新型药物输送技术据预计,开发出新的药物输送方式所创造的收入

6、将在2007年达到420亿美元。为提高药物的效能,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成本,药物传输公司已开发或正在开发多技术平台,包括控释、脂质体传输、鼻内传输、肺部传输、味觉掩蔽、透皮传输系统、大分子输送、植入式药物芯片等。2002年利用肺输送系统的产品销售额在90亿美元左右。受到预期的吸入胰岛素产品上市的推动,到2006年这部分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美元。现有约15一20家药物输送公司从事经皮输送系统的研究,大多数涉及的是贴剂或凝胶,重点开发利用促进药物经皮通过的物质改进小分子和大分子生物利用度的配方和技术。2003年市场出现了一种生物可降解、控释的眼内药物输送平台(DD

7、P),这种方式可将药物输送到眼底,为治疗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和黄斑水肿等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方法。美国Oculex公司拥有第一个这种平台。该技术极具通用性。二、我国生物医药研究最新突破1、癌症治疗研究2006年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曹雪涛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树突状细胞领域奋力10多年后,研制出的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癌症治疗性疫苗在2006年取得Ⅱ期临床研究的重要进展,并有望于2007年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的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首度成功筛选并识别出白血病抑制基因,这一重要进展被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系列中影响力

8、极高的《自然·医学》刊出。与此同时,国内第二个抗癌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