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意外”美化课堂教学

善待“意外”美化课堂教学

ID:33203549

大小:68.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2

善待“意外”美化课堂教学_第1页
善待“意外”美化课堂教学_第2页
善待“意外”美化课堂教学_第3页
善待“意外”美化课堂教学_第4页
善待“意外”美化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善待“意外”美化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善待“意外”美化课堂教学【内容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因此,教师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甚至想简单地回答,“跳跃式”地绕过这块“绊脚石”。其实,数学课堂中的“意外”是课程最好的资源,要及时地捕捉形形色色的“意外”并进行开发好及合理利用,它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教师不但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外,更要妙用学生的意外资源,使“意外”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不仅使学生在意外中成长,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而且通过对意外资源利用,使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效益。通过课前预设、课堂教学有

2、效组织和课后反思提高,从而提高对学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关键词】“意外”资源;教学“意外”;作用及效利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也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意外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我们应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意外进行换位思考,不斥责、挖苦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出错实际情况,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对意外的分析评价,从意外中体会成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对待“意外”的态度(一)在课堂教学教育者对待“意外”的

3、态度出错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出错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出错(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相同的出错)。在学生犯出错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当前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对“意外”唯恐避之不及,特别对新手教师来讲速手无策。教师对课堂教学

4、追求的效果是跟课前预设一致,也要学生的回答要一样,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甚至对学生的抱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它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意外,或出现稍难解答的问题,教师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课前预设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意外的暴露以避免纠错等过程。面对课堂的学生资源,我们教师往往看中哪些准确无误的资源。对学生的意外资源往往加以躲避,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暴露学生的出错,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意外资源。教师都一直追求课堂教

5、学一路凯歌高奏,给人感觉学生上课一听就懂,没有任何意外,大家都能接受、掌握今天的内容。但是真正做题时却出错不断,甚至出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例如,“40-6+6”这题在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学生掌握了,遇到这题有些学生就困惑,不知道先算什么?如果课堂教学中出现出错,可以纠正了,使课堂有意外的收获!(二)教学研究对待“意外”的态度目前我国对学生课堂资源的研究比较少,对课堂的“意外”资源研究的更少。许多研究注重学生课堂中表现的研究,而这个研究中往

6、往是研究教师在课堂的提问进行研究。而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意外”资源往往采用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没有深入的研究对学生在课堂出现“意外”资源,利用好这些“意外”资源会让课堂更加精彩。二、“意外资源”的作用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意外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一)利用“意外”激发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7、来源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意外”资源最贴近学生,学生对来自与自身的意外本身就存在很强的好奇心,这比老师硬塞给他们几个问题要有用的多。所以只要合理利用“意外资源”,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二年级下册租船,“21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有的学生算出认为是5条船就可以,会忘了把剩下的人在加进去,甚至有些学生把剩下1人可以挤在一条船上等理由。可以追问如果不剩下1人,是2人,3人,怎么办?学生就明白了,对数学课堂更感兴趣了。(二)利用“

8、意外”培养创新在二年级上册学除法知识,做一次口算训练中有一道练习,我把算式“35+7=?”的答案写成了“5”。在课上时被我发现,我就将错就错提问:如果答案是“5”,那么前面应该是什么符号呢?其实这题目考学生除法,但是我用另一种方式来提问,让学生有创造思维,让课堂更加活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敢于创新,就必须采用变异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意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