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数学史选讲模块考试.doc

届高三数学史选讲模块考试.doc

ID:33220768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2

届高三数学史选讲模块考试.doc_第1页
届高三数学史选讲模块考试.doc_第2页
届高三数学史选讲模块考试.doc_第3页
届高三数学史选讲模块考试.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届高三数学史选讲模块考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09届高三数学史选讲模块考试1.姓名、班级、考号写在密封线内2.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3.考试形式:开卷班级:姓名:考号O••••••••密••••••••O•••••••封••••••O•••••••线•••••••O••••••••内•••••••O•••••••不•••••••O•••••••要•••••••O•••••••答•••••••O•••••••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周髀算经》和()是我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数学著作。A.《孙子算经》         B.《墨经》  C.《算数书》         D.《九章算术》2.中国数学史上最

2、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      )  A.周公后人荣方与陈子        B.三国时期的赵爽  C.西汉的张苍、耿寿昌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徽3.世界上第一个把π计算到3.1415926<π<3.1415927的数学家是(      ) A.刘徽             B.阿基米德    C.祖冲之      D.卡瓦列利4.以“万物皆数”为信条的古希腊数学学派是( )。A.爱奥尼亚学派 B.伊利亚学派C.诡辩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5.古希腊的三大著名几何尺规作图问题是()①三等分角②立方倍积③正十七边形④化圆为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3、几何原本》的作者是(      )  A.欧几里得             B.阿基米德  C.阿波罗尼奥斯         D.托勒玫7.发现著名公式的数学家是()A.高斯B.欧拉C.柯西D.牛顿8.首先使用符号“0”来表示零的国家或民族是( )。A.中国 B.印度C.阿拉伯 D.古希腊9.1900 年,希尔伯特在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著名数学问题共有()A.18 个 B.32个C.23 个 D.40 个10.根据伽罗华的理论,能够用求根公式作出一般性解决的高次方程最多是()方程A.三次B.四次C.五次D.二次11.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之父,在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取得重大突破,并获得首届国家

4、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数学家是()A.张景中B.吴文俊C.华罗庚D.陈景润12.2006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华裔科学家()因为他对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谐波分析和堆垒数论方面的贡献,获得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A.陶哲轩B.丘成桐C.田刚D.陈省身二、问答题:(共40分)13.(10分)“一个违背万物皆数的理论,葬身了一双发现的眼睛;一次对真理苦苦的追寻,造就了基础数学中最重要的课程;一回回不断地完善理论系统,奠定了数学的基石。”指的是数学史上的哪三次重大事件?14.(15分)叙述费马大定理,并简要说明该定理的证明过程。15.(15分)简述学习数学史的意义。

5、3-1数学史选讲参考答案1-12DBCDBABBCCBA13.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的发现(第一次数学危机表明,几何学的某些真理与算术无关,几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数及其比来表示。反之,数却可以由几何量表示出来。整数的尊祟地位受到挑战,古希腊的数学观点受到极大的冲击。于是,几何学开始在希腊数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同时也反映出,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而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从“自明的”公理出发,经过演绎推理,并由此建立几何学体系。)第二次数学危机——无穷小是零吗(直到19世纪,柯西详细而有系统地发展了极限理论。柯西认为把无穷小量作为确定的量,即使是零,都说不过去,它会与极限的定义发生矛盾。

6、无穷小量应该是要怎样小就怎样小的量,因此本质上它是变量,而且是以零为极限的量,至此柯西澄清了前人的无穷小的概念,另外Weistrass创立了极限理论,加上实数理论,集合论的建立,从而把无穷小量从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二次数学危机基本解决,第二次数学危机的解决使微积分更完善。)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的产生(引发了关于数学逻辑基础可靠性的问题,导致无矛盾的集合论公理系统(即所谓ZF公理系统)的产生。在这场危机中集合论得到较快的发展,数学基础的进步更快,数理逻辑也更加成熟。)14.费马大定理:不存在正整数x、y、z,使得;n为大于2的正整数。1:1676年,数学家根据费马的少量提示用无穷递

7、降法证明n=4。2:1770年,欧拉证明了n=3的情形3:1825年,狄利克雷和勒让德证明了n=5的情形,用的是欧拉所用方法的延伸。4:1839年,法国数学家拉梅证明了n=7的情形,他的证明使用了跟7本身结合的很紧密的巧秒工具,只是难以推广到n=11的情形;于是,他又在1847年提出了“分圆整数”法来证明,但没有成功。5:库默尔在1844年提出了“理想数”概念,他证明了:对于所有小于100的素指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