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ID:33237990

大小:47.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2

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1页
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2页
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3页
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4页
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项政治任务——一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对于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生态文明,有三个层次的认识,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

2、发展生产力”,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紧紧跟上发展升级的大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奋发有为,我们才能乘势而上,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建设美丽中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0多次谈生态文明,强调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仅仅当作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3、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毋庸讳言,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文明建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从本质上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必定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调整。生态文明所强调的协调发展,为我们实现后发优势提供了有利契机

4、。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将生态文明的成效作为衡量现代化质量的重要指标、判断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变为发展资本、以绿色产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完全可以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持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一定能完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二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从“新四化”到“新五化”,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也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  现代化的进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明的转型。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着眼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还是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都必须加快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让“绿色化”与“新四化”协

6、同推进,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绿色化”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要求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也包括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要求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绿色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也是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责任。  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利益的取舍是

7、关键。体现在实践中,就是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而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新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当然,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也必须久久为功。在这一进程中,既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的躬身践行;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倡导垂范,也离不开企业、个人的多方参与;既需要价值层面的

8、引导动员,也需要制度体系的规范约束。只有思想上与时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