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ID:33237992

大小:63.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2

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_第1页
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_第2页
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_第3页
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_第4页
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大学语文论文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吴志松苏晓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摘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思想十分深刻和独到,并贯穿到诗歌创作的始终。他创作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坎坷的生活造就了他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诗风。其诗关注当时的国计民生,针砭时弊,充分体现了作者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关键词]杜甫;创作思想;沉郁顿挫;诗歌风格[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2、-8610(2014)10-0004-03一、杜甫创作思想综述杜甫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进雕赋表》)的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接受的主要是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邦以民为本”(《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他一心要走的是兼济天下的道路。儒家“仁政”、“民本”思想使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哀恤民生,并勇于揭露黑暗,批判暴政,鞭挞统治者的罪行。当然杜甫也忠君,但他的忠君思想与爱国忧民思想,错综地交织在一起,“葵蕾倾太阳”(《咏怀五百字》)和“穷年忧黎元”(同上),在他的思想中是统一的,而对社稷

3、和人民的最终关切,是他“忠君”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大学语文论文论杜甫创作思想的形成及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吴志松苏晓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摘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思想十分深刻和独到,并贯穿到诗歌创作的始终。他创作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坎坷的生活造就了他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诗风。其诗关注当时的国计民生,针砭时弊,充分体现了作者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关键词]杜甫;创作思想;沉郁顿挫;诗歌风格[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

4、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0-0004-03一、杜甫创作思想综述杜甫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进雕赋表》)的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接受的主要是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邦以民为本”(《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他一心要走的是兼济天下的道路。儒家“仁政”、“民本”思想使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哀恤民生,并勇于揭露黑暗,批判暴政,鞭挞统治者的罪行。当然杜甫也忠君,但他的忠君思想与爱国忧民思想,错综地交织在一起,“葵蕾倾太阳”(《咏怀五百字》)和“穷年忧黎元”(同上),

5、在他的思想中是统一的,而对社稷和人民的最终关切,是他“忠君”的核心内容。杜甫的忠君也并非唯命是从的愚忠,从他弃官赴秦和离开严武幕府的行为,则说明这一问题。颠沛流离、穷愁困顿的生活经历,使杜甫与广大人民有了患难与共的关系、休戚相关的感情,这更强化了他的忧患意识和平民意识。穷愁生活成为杜甫推己及人思想产生的必需环境和基础。固穷守节,虽穷而不坠其青云之志,这是先秦以来儒家的一种精神传统,陶渊明最好地体现了这种精神。杜甫能够将固穷气节与忠君原则统一于一身,在思想倾向上迥异于陶渊明等人。杜甫的忠君忧国恰恰在这种穷愁处

6、境中才显示出他的特殊分量,显示出充分的韧性和后人欣赏的执著精神。而这种精神又不仅对君上,而且对下层,恰恰是在穷愁处境中仍保持一种悲天悯人的思想情怀。杜甫虽然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接触面的增多,他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20岁的时候,作者生活时值盛唐时期。加上作者本身也出生在“奉儒守官”的官宦世家,所以在这一时期,作者的生活状况是衣食无忧,游山玩水的快意生活。这可以从作者的生平中看出来。在这一时期,作者几乎游览了国内的所有名山胜地,交游广泛,加上正值盛年。所以作者的思想在这

7、一时期充满了向上的激情,有欲以天公试比高的豪迈情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壮游》)这诗是作者后来回忆此时期生活的感慨。可以看出,这时期作者的思想是何等的轻狂和豪迈。在创作上,有其游历过程中所创作的《望岳》问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兼写自己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眼下虽然未得志,但作者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此诗同样体现了作者此时的心境。另外,作者四处游历,交

8、游广泛,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他和李白、高适作梁宋之游,相随去寻仙访道,曾北渡黄河上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以华盖君死,未遇为憾。是年秋天,杜甫、李白与高适分手后,又同游齐赵,徒此“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人声气应求,情趣投合,过着呼鹰逐兽,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这些经历,都为作者的创作思想奠定了深刻的基础。35岁时,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垂丈》)的政治理想,由洛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