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ID:33256629

大小:60.3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3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城》教学设计时间2012年10月16日科目语文课题名称《长城》课时一课时学生年级四年级执教陶勇一、教材内容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

2、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维果茨基说过: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备课。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山区,对于长城大多只知其名,不知其真,对长城的了解更微乎其微,同时,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

3、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5、教学难点: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为此,我在摸清作者思路

4、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最佳境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如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会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文章大意;接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

5、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讲读密切结合,学生深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同时,我积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课外资料(PPT课件)2、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搜集有关

6、长城的各种资料(图片、故事等)。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1.诗词导入,激发兴趣。1、学生读,谈感受。一、激情导入。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我引用了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的诗句导入,引出“不到长城非好汉”,并表示出没有到过长城的遗憾。“你们愿意把长城的知识介绍给老师听吗?”为了满足老师的好奇心,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长城的知识或亲身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既使学生产生了主动,积极,愉悦的情绪,又顺利巧妙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PPT出示《清平乐六盘

7、山》和插图。2.出示插图,引导观察。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习察方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1.学生读,讨论。(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的学习,自主读文找到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下面由此展开教学,反复朗读,层层深入地感受长城的特点。2.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2.生讨论。(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3.生再读课文,标题。三、图文对照,读懂课

8、文。1.第三次看远景图。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1.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直观感受长城的长,抓住反映这一特点的两处“一条长龙”和“一万三千多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