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丰释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华师版为例

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丰释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华师版为例

ID:33265279

大小:37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3

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丰释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华师版为例_第1页
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丰释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华师版为例_第2页
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丰释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华师版为例_第3页
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丰释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华师版为例_第4页
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丰释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华师版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丰释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华师版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丰释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华师版为例-大学语文论文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丰释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华师版为例摘要:本文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注释编写进行比较,比较两套教科书在“探源出处的注释”“翻译口语化的注释”“繁复琐细的注释”和“模棱两可的注释”这四个类型注释所占注释的总量和比重,以期为优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编排提供若干意见。关键词:教科书文言文注释教材比较分析自1933年,语文教材“一纲多本”实行以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教版“一本统天下”的局面。尽管各个版本的高中语文实验教材都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2、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做出各自的努力和尝试,国内学者依然认为其“实则无大别”[1]。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由于与现代生活距离遥远,艰涩难懂的字词常常令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品味经典古文的典雅韵味,因此文言文编写工作,尤其是它的注释编写一直亟待改革。现今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编写究竟存在什么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应如何改革?笔者从四个角度[2]对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部分进行统计分析,初步了解我国语文教科书编写用语现状,进而提出编写意见。本文将华师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作比较,将二者共有的文言文[3]抽出(见表一),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综观大陆十年来语文教材研究

3、,很少有人专门从文言文注释角度对语文教材编写用语做详细研究分析,本文只能就笔者小小的视野作一个尝试,“初生之物,其形必丑”,期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探源字词出处的注释数量统计与分析所谓“探源字词出处的注释”指的是对于文中出现的字词多有详细的说明、追溯字源、词源的注释。其主要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注释引用原文或诉说典故,常见表现形式为“注释中尚有注释”,如贾谊《过秦论》中,关于“七庙隳”的解释,注释中引用《礼记·王制》中关于七庙的记载加以说明。另一种是注释结合其在文章中的语境、时代背景、引申含义等加以解释,如毛泽东《沁园春》中,“百侣”字面含义为同伴,而结合时代背景应是指战友。根据这

4、两种表现形式,下面表2是对人教版和华师版文言文“探源字词出处的注释”数量及比重进行统计,表3是“探源字词出处的注释”列表。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华师版对字词来源比较重视,多有说明,“探源字词出处的注释”数量占总数达9.18%,而人教版则多解释少探源,所占比例则低了两个百分点,仅为7.42%;华师版中《再别康桥》的“探源字词出处的注释”比例所占总额最高达33.33%,而在人教版中则认为没必要深究,所占比例仅为0;华师版中有一篇《劝学》没有“探源字词出处的注释”,而人教版则有五篇。从此类注释的内容上看,华师版多对文体、作者、时代背景作进一步探源,而人教版多探究地理位置。如课文《赤壁赋》在华师版注释

5、1中不仅介绍了“赋”,同时也介绍作者苏轼的资料,而人教版则重点介绍赤壁的地理位置;《游褒禅山记》在华师版中主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而人教版则对“褒禅山”作了地理位置上的考证;《师说》在华师版注释中除了介绍了作者、地位和写作背景,还提及“说”这一文体,而人教版则没有;《沁园春·长沙》中“百侣”的解释,在华师版中,编者考证到作者写作史料,比人教版更进一步解释为“战友”;《再别康桥》中“彩虹似的梦”,在华师版中,编者结合作者写作背景,特意强调“暗指作者昔日的愿望和理想”。比较中我们也发现,两个版本对于一些官职、陌生人物、典故共同做了详解,如《陈情表》中的“孝廉”“刺史”“秀才”“郎中”“洗马”和“郎

6、署”;《过秦论》中“二周”和“蒙恬”;《归去来兮辞》中“三径”暗指隐居之人;《陈情表》中的“死当结草”指报恩。二、“口语化”的注释数量统计与分析所谓“口语化”的注释指的是注释不仅仅停留在个别字词的解释上,而是更加注重它们在原文中的含义,表述更趋向口语化、生活化的翻译。具体表现为倾向整句翻译,解释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所有字词原意都要体现;将文中字词翻译成离读者生活较为贴近的常用词汇。例如《采薇》中“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不是将字词拆解为令人费解的单个词义,而是整句翻译为“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劝学》里“其曲中规”的“规”,直接翻译成“圆规”比“测圆之器”容易理解得多

7、。表4是对人教版和华师版文言文“口语化注释”数量及比重进行统计,表5是“口语化注释”在教材中出现的列表。从“口语化”注释数量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华师版在注释口语化方面表现较弱,“口语化注释”所占比例比人教版少了将近五个百分点。人教版中口语化注释出现较多的篇目如《采薇》占37.93%,《声声慢》占28.57%,《游褒禅山记》占17.86%等,在华师版中比例却十分低,甚至为零。然而华师版中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