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

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

ID:33283972

大小:301.9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3

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_第1页
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_第2页
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_第3页
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_第4页
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年第2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22010(总第198期)JOURNALOFXIAMENUNIVERSITY(Arts&SocialSciences)GeneralSerialNo.198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X史秋衡,王爱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摘要: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以认识论为其哲学基础的,高等教育以传授高深学问为宗旨和质量标准。在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由于时代的变迁,高等教育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关涉到更多利益相关者;

2、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基本价值诉求,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新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基础逐渐由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需要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寻求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价值取向。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观;认识论;价值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0(2010)02-0072-07当代高等教育的很多问题需要提升到哲学高度来思考、分析和考量。能否把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提升到哲学高度来考量,是我们能否进一步深入研究高等教育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教育与哲学在历史上是合一的,历史上许

3、多哲学家同时也是教育家,后来教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但哲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历史上教育的每一次大变革都可以在哲学上找到思想根源。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其质量标准的不同和变化,都与同一时期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密切相关。一、概念界定及其发展所谓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否满足高等教育主体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本质上是教育价值问题,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与优劣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高等教育质量是历史的、动态的,它必然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就此而论“

4、,教[1]育的转型始终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与征候,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入手来说明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其质量标准由探究知识到关注服务,由一元价值到多元价值的转变,X收稿日期:2010-01-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AIA060009-2)作者简介:史秋衡,男,上海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爱萍,女,黑龙江尚志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72·既有来自时代变迁和社会的新需求,又有教育自身

5、发展的内在逻辑,更为根本的则是受到这一时期哲学由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型的深刻影响。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传统是认识论。19世纪后半期,认识论哲学式微,价值论哲学兴起。价值论是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根源和评价的哲学理论,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事物、现象、行为对个人、阶级和社会的意义。比较而言,认识论强调的是人对世界的认识,价值论彰显的则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背

6、后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从根本上说,高等教育质量观是随着哲学视野的转换而变迁的。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康德区分了理性的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理论理性或思辨理性,这是人在认识数学或自然科学时运用的理性;另一[2]种是实践理性或规范理性,是人们在建立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时所运用的理性。”在理论理性限域内遵循的是“解释”原则,在实践理性限域内遵循的则是“建构”原则。概括起来,高等教育质量在认识论思维方式影响下,主要是以理论理性为主导,强调对高深学问的追求“,为知识而知识”;而在哲学范式由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型时,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开始由以

7、关注高深学问为目的转向以实践理性为主导,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从而彰显高等教育的公共价值。二、认识论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大学不仅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也是高贵与卓越的象征。当时的高等教育以知识传授、知识发现和理智发展为宗旨,为知识本身目的追求知识,这是一种认识论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现代大学是理性主义的产物,反思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其理念的发展和职能的扩展正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和哲学范式的变化。正如哈罗德·珀金所指出的“:大学的含义和目的可以说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它依靠改变自己的形

8、式和职能以适应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环境,同时通过保持自身的连贯性及使自己名实相符来保持自己的活力”,因此“,大学作为学者进行教学、科研和从事社会服务的场所,我们只有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具体环境里才能弄懂大学的这[3]些任务究竟是什么”。首先,大学的培养人才职能最初以传承知识为途径,以知识的纯粹理性(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