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hcv 疫苗研究进展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hcv 疫苗研究进展

ID:33293774

大小:576.2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3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hcv 疫苗研究进展_第1页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hcv 疫苗研究进展_第2页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hcv 疫苗研究进展_第3页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hcv 疫苗研究进展_第4页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hcv 疫苗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hcv 疫苗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国隧痘垂堂苤壶!Q!!生!Q旦筮!!鲞筮!翅!!!!型i!!堂』!!望型丛∑i巴!!臣:Q!!!坠笪垫!Q:Y尘:!!:盟!:§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HCV疫苗研究进展李端贾战生【摘要】丙型肝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因此研制可预防并清除病毒的强而有效的新型免疫疫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也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在免疫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以Dc为基础的抗HcV疫苗研究在防治HcV方面亦取得了一定成果,有望成为消除HcV感染的有效

2、方法。现就HcVDc疫苗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丙型肝炎病毒;疫苗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主要经血源传播,常导致慢性进行性肝病。据wHO统计,全球HCV感染者超过1.7亿,每年新感染者为350万人。而在中国,HCV感染者亦近4千万(3.2%),主要基因型为1b、2a、3b型,其中以1b型最多。HCV感染后,只有20%~30%的人群能快速清除病毒并康复,而其余60%以上的感染者将转化为慢性。大多数慢性患者将多年保持为无症状。然而在慢性感染人群中分别有8%一46%和11%一19%会在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每

3、年因肝硬化与肝癌的死亡率为2%~5%。据分析,在未来的10—20年中,将会出现一个因HCV感染而导致的肝硬化与肝癌高峰期⋯。目前HCV的治疗药物主要为peg—lFNa与利巴韦林,但其临床有效率尚不足50%,病毒清除率仅在5%~10%之间,而且可能诱导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副作用很大,花费昂贵;而因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病末期肝功能失偿,唯一的治疗手段是肝移植。一旦肝功能失偿,不做肝移植的病人,其5年存活率只有50%口J。因此研制可预防并清除病毒的强而有效的新型免疫疫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

4、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也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在免疫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可通过MHC.II类分子途径将外源性抗原肽一MHCⅡ类分子D10:10.3760/c眦.j.i鸥n.1673砌2.20lO.05.002作者单位:7l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合物提呈给CD4+卟细胞识别,又可通过交叉提呈途径将外源性抗原肽一MHCI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8+T细胞识别口J。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在体外诱导扩增DC成功之后,克服了以往由于DC在组织中含量很少、难以

5、获取的困难,使Dc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目前以DC为基础的抗HcV疫苗研究在防治HcV方面亦取得了一定成果,有望成为消除HcV感染的有效方法。现就HCVDC疫苗研究现状做一综述。1DC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1973年,steinman和cohn从小鼠脾脏分离出一种新型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枝状突起而被称为树突状细胞(Dc)。在不同情况下DC形态不同,皮肤及淋巴结中Dc是星形的;分离后负载于玻片上的DC有许多树刺状突起;电镜下的DC多呈棘状;显微镜下DC的胞体向外延伸成幔状H】。Steinman阐述了DC与功能相关的几大特性:(1)DC具有

6、捕获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2)DC高表达MHC一Ⅱ类产物(>106/细胞);(3)DC表达丰富的粘附分子及共刺激因子,如IcAM、LFA-3、整合素、B7、cD40和lL—12等,这涉及到DC与T细胞的结合及归巢倾向(但这些表面标志随Dc的不同分化阶段而有变化);(4)DC具有显著区别于其它细胞的表面标志。活化的DC不表达T细胞、B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却表达cD83、S100、CD40、CD80、CD86、CDla、CDlla、CD45、HLA—ABC和HLA—DR、HIA—DQ等。Dc具有异质性。根据DC的来源,分为骨髓来源的

7、Dc和淋巴组织来源的DC,人体大多数DC来万方数据国匾痘垂堂鍪壶!Q!Q生!Q旦笙!!鲞筮!翅!!!!型i!!型』!!翌堂堂!i翌!!碰:Q!堂!垫!!。!!!:!!:盟!:!源于骨髓。Dc前体细胞由骨髓进入外周血,再分布到全身各组织。Dc在体内数量极少,约占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占小鼠脾脏的0.2%一o.5%。DC显著特点是能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而巨噬细胞和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T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不同的DC担负着不同的使命。胸腺髓质中的DC参与胸腺中的阴性选择,它递呈自身抗原与

8、MHC的复合物给T细胞,然后使能够识别自身抗原并与之有较高亲合力的T细胞克隆失能。髓系DC对T细胞免疫反应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并可分泌IL.12,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