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词汇史jy精选

文学研究词汇史jy精选

ID:33310741

大小:1.94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2-24

文学研究词汇史jy精选_第1页
文学研究词汇史jy精选_第2页
文学研究词汇史jy精选_第3页
文学研究词汇史jy精选_第4页
文学研究词汇史jy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研究词汇史jy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 研究汉语词汇史的任务、材料和概况第一节 研究汉语词汇史的任务一、词的产生消亡过程二、词义的演变三、构词方式及其发展研究汉语词汇史,就是要探讨汉语词汇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是怎样随着中国社会和汉族人民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探讨汉语词汇自商代甲骨文所反映的那种比较简单的词汇情况到现代汉语这样丰富、纷繁的词汇面貌的发展过程。一般可以从词的产生和消亡、词义的演变、构词方式及其发展这三个方面来考察。一、词的产生消亡过程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它的变化比较慢。一般词汇,变动最大,它随着新事物和新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产生新词和新语;同时,又有一些旧词随着社会中某些事物和现象

2、的消失而消亡。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考察汉语词汇的发展,就是要考察汉语中这一新词产生和旧词消亡的全过程。二、词义的演变词汇的发展,还表现在词义的演变,即旧词产生新义上。词是人们给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所取的名称,它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提高的,因此词的意义也就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许多词在原有意义之外又派生出了新的意义。词义的演变,一词多义和同音词、同义词的产生和发展,是丰富语言词汇的重要方法。因此,考察汉语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探讨汉语中一词多义和同音词、同义词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也是研究汉语词汇史的任务之一。三、构词方式及其

3、发展汉语新词的创造,在历史上主要通过两种构词手段,即音变构词和句法构词。所谓音变构词,就是通过声母、韵母或声调的变化来构成新词。有人也把这方法叫做形态变化法。所谓句法构词,是指通过造句的方式构成新词,就汉语来说,大多数是由两个词素合成的一个新词。在远古和上古时期,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新词的产生也多是单音节的,这个时期的新词主要是借助于音变手段构成的。中古以后,新词的产生变成以双音节的为主,而这些双音词又大多数是由两个词素合成的,也就是通过造句法的手段构成的。句法构词跟语法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把它放到“语法史”部分去介绍。下面的介绍,只限于音变构词。这样,研究不同时期

4、新词的构词方式及其发展,也成为研究汉语词汇史的任务。51第二节 研究所依据的材料和历代研究概况一、研究汉语词汇史所依据的材料二、历代研究汉语词汇史的概况一、研究汉语词汇史所依据的材料研究汉语词汇史可以依据的材料非常丰富。首先,是历代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文献资料,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著作。这是原始材料,其中接近口语的作品应特别重视,这些作品的用词反映了汉语各个时期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情况。其次,是历代丰富的字书和训诂书。例如《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梁顾野王的《玉篇》增为16917字,宋代司马光的《类篇》更扩充到31316字,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又

5、增为33179字,而清代《康熙字典》的收字,更多达47305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情况。训诂书,更是专门进行语词收集和词义研究的著作,是研究词汇史很重要的依据。这类著作很多:通书的训诂:尔雅、方言、经典释文、经籍纂诂。专书的训诂:毛传、诗笺、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文选》李善注……515151二、我国历代研究汉语词汇史的概况【先秦】我国关于汉语词汇的研究开始很早。先秦诸子有关名实问题的讨论就涉及到词

6、汇理论的研究,不过当时总是跟哲学问题混在一起。 注:“名实之争”、“名实论”论名与实之关系。名指名义,实指实际之事物。名实论首起孔子正名。《韩诗外传》卷五载有孔子的一段故事。说“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曰取,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孔子曰:‘正假马之言而君臣之义定矣。’”继之以管子斥与实不符之实,申不害、商鞅、韩非等责名必与刑一致,慎子以名实一致为治道等。【汉至清】从汉代到清代,我国语言学家和经学家做了许多词义研究工作,后来发展成为传统的训诂学。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古代经籍的

7、注释,一是语词的收集、整理和释义。不过偏重在研究古代的词义上,而且长时期处于经学的附属地位,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汉语历史词汇学,还必须做进一步的科学整理和系统研究。【清末至民国】从清末到建国前,我国词汇研究仍以古代语词为主要对象,除了对经籍中个别词语的考释外,还进行了“语根”、“字(词)族”的研究,企图建立起汉语词源学,但成绩不甚显著。在这个时候,由于甲骨文的出土,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和研究,成果累累,为我们探讨商代的词汇情况和词源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颖的材料。【建国后】我国汉语词汇的研究走上了新的道路,出现了全面开花局面,特别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