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广州市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12--2013年广州市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ID:33318634

大小:7.41 M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2-24

2012--2013年广州市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_第1页
2012--2013年广州市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_第2页
2012--2013年广州市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_第3页
2012--2013年广州市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_第4页
2012--2013年广州市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2013年广州市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方医科大学2011级硕士学位论文2012—2013年广州市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MolecularandEpidemiologicalStudyonViralDiarrheaamongChildreninGuangzhou,China,2012through2013课题来源:自选课题学位申请人陈惠芳导师姓名俞守义陈清专业名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培养类型学术型培养层次硕士研究生所在学院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答辩委员会主席陈维清教授答辩委员会委员柯昌文主任技师曾年华研究员目丁-1一~l九火胡贵方

2、教授陈青山副教授2014年5月20日广州硕士学位论文2012-2013年广州市哨点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硕士研究生:陈惠芳指导老师:俞守义教授陈清教授摘要研究背景:腹泻病是导致全球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在低收入国家每年约有2百万儿童因腹泻而死亡。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和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细菌性腹泻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毒已成为引起腹泻的最常见原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病毒多具有传染力强、传播快、发病急及病后免疫力不能持久等特点,常可导致较高的发病

3、率,造成疾病的大流行甚至死亡。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毒主要包括人轮状病毒(HumanRotavirus,HRV)、人杯状病毒(HumanCalicivirus,HuCV)、腺病毒(Humanadenoviruses,AdV)、人类星状病毒(Humanastrovirus,AstV);A组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常见病原,是目前病毒性腹泻预防控制的重点;人杯状病毒其感染率仅次于轮状病毒,可引起暴发流行,常导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此外,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也能引起腹泻,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但是还有大约40

4、%的婴幼儿腹泻病无法检出相关的病原,所以引起腹泻的其它未知病原(尤其是病毒)也应该引起人们重视。人类博卡病毒(HumanBocavirus,HBoV)是Allander2005年8月对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样本进行大规模筛查时,发现的一种与已中文摘要知细小病毒类似的新病毒,由于该病毒的基因序列与牛和犬博卡病毒同源性很高,故命名为人类博卡病毒。HBoV虽然与细小病毒B19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很低,但是其基因组特性类似于细小病毒B19。之后世界范围内陆续有研究报导在粪便、尿液等标本中均有检出HBo

5、V,2007年LauSK等首次证实HBoV在我国的存在。HBoV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但不同国家报道的季节特征有所不同。HBoV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主要感染2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婴幼儿。HBoV在腹泻标本中陆续被检出,检出率从0.8%到12%,因此,有些学者认为HBoV不但是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也有可能是胃肠炎的致病原之一;且有研究发现HBoV是继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之后引起腹泻的第三大病毒。目前国外有不少关于I-IBoV在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但是我国

6、却很少开展相关研究,且广州尚缺乏急性胃肠炎患者人博卡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的数据资料。人双埃可病毒(Humanparechovirus,HPeV)是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maviridae)、双埃可病毒属(Pareehovirus)的一种无囊膜、无纤突的单分子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包含7300个核苷酸,在5’端到3’端都有一个非翻译区(UTR),有3个结构蛋白(VPl-VP3)和7个非结构蛋白(2A-2C和3A-3D)。1956年首次在美国从一名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分离获得,随后世界范围内多种基因型别的HPe

7、V陆续从腹泻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迄今为止,已经有16种HPeV基因型先后被发现,各国研究结果均提示HPeV在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普遍存在,而且HPeV感染在儿童尤其是幼童中非常普遍。目前国外有不少关于HPeV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而国内却很少开展相关研究。仅2009年分别在兰州和上海、2011年在吉林开展过急性腹泻儿童的人双埃可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报道,而广州地区尚未见相关报道。HPeV7.16型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在世界范围内很少检测到这些型别,说明它们的感染率可能低于HPeVl,但也不能排

8、除是新近发现的可能性。II硕士学位论文HPeV主要在胃肠道繁殖,引起腹泻,经常伴有呼吸道症状,感染在幼童中特别容易流行。HPeV感染后引起的临床症状与感染人肠道病毒后的症状相类似,主要引起胃肠道、呼吸道相对温和的症状,也会引起脑膜炎、脓毒症、心肌炎及弛缓性麻痹等严重症状。另有研究发现HPeV与其他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且大部分是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因此开展腹泻患儿HPeV感染情况的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