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办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办法

ID:33320731

大小:36.9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办法_第1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办法_第2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办法_第3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办法_第4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办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 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

2、线等;    (4) 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 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 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 各种设施

3、: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

4、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

5、、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

6、、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火工品、瓦斯。   

7、(2)自燃性物质;如:煤。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充电液中的硫酸。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d)心理、生理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