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ID:33327607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4

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周勇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我国人口素质优化与健康促进的重要课题。在体育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与趋势。本研究目的是探讨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影响程度,以及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众所周知,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当代大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

2、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常常会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在大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天津市的统计,在该

3、市5万名大学生中,约有16%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趋势。从我院对400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来看。我院学生18%的有心理障碍,69.8%有心理问题。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据北京市16所大学的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二、体育课堂大学生不良心理状况及成因:在体育教学

4、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赖心理;④过敏心理;⑤反感心理;⑥懒惰心理。形成以上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而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

5、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它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它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后,既使对自己能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而被其它同学

6、讥笑,被人看不起等等;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体育课不是主要科目,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特别一些女同学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锻炼积极性不高,经常找借口逃避上课等等。三、加强体育运动能增强学生心理素质。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2.

7、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3.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

8、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四、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体育教育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