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维公司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八维公司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ID:33331426

大小:3.42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2-24

八维公司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_第1页
八维公司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_第2页
八维公司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_第3页
八维公司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_第4页
八维公司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维公司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北电力大学l户商管理硕十专业学位论文称为“总信用成本”。根据罗斯等人的研究表明,总信用成本曲线上必然有各一个最小成本点。如果公司信用的延续水平超出最小成本点,新客户带来的净现金流量增加将不能弥补在应收账款投资中所支出的置存成本。研究还表明与最佳的资本结构一样,在现实世界不完全有效的金融市场中,公司总是根据税款支出、垄断程度、破产成本以及代理成本来决定最佳信用政策。最佳信用政策取决于公司的特点。并且在此书中,罗斯等人通过对应收账款信用的收益、成本与分析分析,得出了公司信用决策的基本决策模型:NpV=h*p。*Q。/(1+Rb)一(C。*Q。)公式(l一

2、1)其中:NPv为提供信用时的净现值,h*P。*QO/(1+Rb)为实施信用政策带来的增量收入现值,(CO*QO)为实施信用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损失现值。P为销售单价,C为单位成本,Q为销售量,信誉提供政策取决于四个因素:(l)提供信用时的延后收入(氏*Q(,);(2)提供信用时的当期成本(G*Q。);(3)客户付款概率(h);(4)适当的基期折现率(Rb)。该模型即为净现值法(NPV)。若NPV>0,则说明该信用政策的执行可以给公司带来净现值,即信用政策管理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它在该公司是可行的。反之,则是不可行的。1.3.2国内信用管理理论综述我国信

3、用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随着国外大型征信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科学院“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课题组国内率先开展信用体系研究,并出版《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其他国家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运作或建设方式,并介绍了一些信用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随着中国公司管理的精细化和大量外国公司带来的信用管理理念的冲击,国内便有了更多的学者和公司家加紧公司信用管理科学的研究,并将其理论实践于公司管理的实务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方国际保理中心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谢旭先生,他提出了全程信用管理模式。目前,该模式己成为了我国公司信用

4、管理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性理论方法体系。王庆成、王化成(1995)从风险准备金提取、资产重组等方面研究了信用风险化解机制[‘0]。覃邑龙(2000)研究了公司信用管理的组织设计和职能划分,提出建立专门的追账部门l川,王强(2002)从制度设计角度提出加强信用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日常催款制度I‘2]。华北电力大学l_商管理硕十专业学位论文赵德武(2000)从财务管理角度研究了应收账款的成本计算、风险测定、风险准备金提取比例等风险分析与监控方法,通过综合考虑赊销增加带来的管理成本、收账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等因素,分析账龄与呆、坏账之间

5、的关系,建立及时发现逾期账款并进行及时处理的策略!‘31。易平(2001)、许文珍(2002)等分别从假账甄别、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舞弊表现形式等方面研究了公司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问题!‘州‘51。谢旭(2001)提出的全程信用管理模式。所谓全程信用管理,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通过全面控制公司交易过程中各个关键业务环节,达到控制客户信用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的目标。按照过程控制和系统分析的原理为公司制订全程信用管理计划。由于这是我国学者在公司信用管理系统研究上迈出的第一大步,其方法不尽适用,但其思路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韩家平、蒲小雷(2003)

6、提出的“3+1”信用管理模式,是我国目前主流的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3个信用管理机制的运用和1个内部信用组织机构的建立。“3+1”信用管理模式的主旨思想是从时间的单一维度进行信用管理,缺乏动态性和灵活性,因此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李凤英(2003)在《应收账款的全程信用管理》一文中,通过分析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指出应收账款的问题之所以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是因为现今我国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先天不足,公司必须增加信用管理职能,改革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并从公司全局的角度提出了公司信用管理建设框架[‘61。王春兰(2005)在《公司信用管理的绩效评价研究》

7、中,对建立信用管理绩效定量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她利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方法对公司信用管理绩效进行衡量【‘7]。该模型是从持续改善公司信用管理绩效出发,在掌握大量可靠资料基础上,并通过指标权重的附值来明确影响绩效的敏感因素。柳絮(2005)在《公司商业信用管理方法与策略研究》中,建立了商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评估体系是针对商业信用风险评估数据缺乏,且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结合D一s证据融合方法和灰关联分析技术而建立的【‘8]。通过立足于解决公司信用管理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从公司信用管理理论方法、商业信用风险管理、信用政策实践和应收账款管理等角度,对公司信用

8、管理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和研究。文亚青(2006)在《“三位一体”的公司全面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