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发射技术

载人航天发射技术

ID:33345174

大小:2.06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2-25

载人航天发射技术_第1页
载人航天发射技术_第2页
载人航天发射技术_第3页
载人航天发射技术_第4页
载人航天发射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载人航天发射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载人航天发射技术崔吉俊主编北京内容简介本书在系统总结我国载人航天发射经验的基础上,详细介绍载人航天发射技术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八章。第1章概述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发射试验;第2章介绍载人航天测试发射工艺流程、控制模式以及运载火箭和飞船的测试发控原理;第3章介绍火箭多贮箱并行加注技术;第4章介绍航天员应急救生地面控制技术;第5章介绍测试发射智能化指挥监控技术;第6章介绍载人航天发射试验的组织指挥技术;第7章介绍发射首区测控通信支持技术;第8章介绍供配电、气象和电磁兼容等发射保障技术。本书可作为从事导弹、航天测试发射等领

2、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航天产品研制生产人员学习参考。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载人航天发射技术/崔吉俊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ISBN978唱7唱03唱018733唱8 Ⅰ.载… Ⅱ.崔… Ⅲ.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器发射技术 Ⅳ畅V52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034496号责任编辑:刘红梅崔炳哲/责任制作:魏谨责任印制:赵德静/封面设计:李力北京东方科龙图文有限公司制作http://www.okbook.com.cn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

3、/www.sciencep.com源海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倡2007年4月第一版开本:787×10921/162007年4月第一次印刷印张:213/4印数:1—2500      字数:495000定价:45.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环伟枛)序言人类几千年的浩渺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向未知世界进军、扩大自由世界的历史。进入20世纪下半叶后,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的脚步逐渐迈出大气层,进入古人无限向往却又只能望之兴叹的外空间。曾经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刚刚从苦难的深渊中走出来,就迅速追

4、赶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和脚步。为了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于1992年决策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本工程科技含量高,技术起点高,系统组成复杂,规模庞大,组织实施难度大,是我国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载人航天发射场历史性地选择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1958年组建以来,一代代官兵无怨无悔地奋斗在大漠戈壁,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我国的航天发射史上,曾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导弹、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第一颗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到2005年底,

5、又连续成功发射了6艘飞船,把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3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送上了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并把航天发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回想载人航天发射的壮丽场面,千军万马会集在发射场,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神舟”1号的首飞成功,“神舟”2号的艰难曲折,“神舟”3号的一波三折,“神舟”4号的低温严寒,“神舟”5号的壮美腾飞,“神舟”6号的风雪出征……这些场景一幕幕地重现在我的眼前,令人感慨,催人奋进。作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载人航天发射任务指挥部指挥长,我有幸亲历了这些波澜壮阔的场景,并深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而

6、感到自豪和振奋。在“神舟”飞船6次成功发射的基础上,发射中心的同志对载人航天发射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写出了这本技术含量较高、技术体系比较完整的专著。这些同志长期奋斗在发射试验第一线,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这本专著正是他们宝贵经验的结晶。本书内容翔实,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值得大家一读。我也期望它能为工程的后续发射任务发挥作用。回首往事,弹指一挥间;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希望正奋力拼搏在工程各条战线上的同志加倍努力,继往开来,为创造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的辉煌不断作出更大的贡献。前言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独立实施的一项伟大工程,发射场系统是工程的

7、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发射技术是工程的重要技术内容。自20世纪末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1号至“神舟”6号飞船。特别是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运行一天后,其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主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工作生活了5天,完成了一系列空间活动和科学试验后,于10月17日凌晨安全返回地面。两次载人

8、航天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发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发射场系统的建设中,通过研制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发射设施、编制测试发射工艺流程、开发智能化指挥监控系统、完善发射保障系统等,为载人航天发射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