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ID:33345953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5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_第1页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_第2页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_第3页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_第4页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本文发表于《现代经济探讨》2008-12。包宗顺内容提要:该文重点回顾了中国30年农村改革取得的四个方面重大突破、成就及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在四大突破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均体现了中国农民的伟大智慧。而农村税费改革与免征农业税、统筹城乡发展二项重大政策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与学者们长期的鼓与呼密不可分。作者认为,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财政分配体制改革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农村改革当务之急,文中对推进上述改革的意义、目标等做了详细论述

2、。关键词:农村改革成就发展制约未来展望一、30年农村改革的重大突破与成效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走过的历程,我国改革开放最初从农村改革中取得重大突破。农村改革初战告捷,增强了改革决策者的信心,鼓舞了改革实践者斗志,从而使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辉煌的一页。概括起来说,我国三十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向全国。家庭联产承包

3、制克服了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呼隆,出工不出力、吃“大锅饭”的制度弊端,更为重要的是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种植自主权,种什么?种多少?是自食还是销售?卖给谁?……,等等,旧体制下都得听上级的指令行事,不得违背。而在新体制下所有这一切全都完全由农民自己做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11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极大丰富。中国彻底告别食品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也顺利实现从贫穷向温饱阶段的过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改革的深入、社会条件的变迁,

4、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如: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日益老化与荒废;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太低与规模不经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缺失;农民增产不增收;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中青年劳力不足而导致土地抛荒、弃耕,……。诸多制约因素导致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步履维艰。(二)乡镇企业大发展与产权制度改革冲破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城乡二元结构桎梏,发端于苏南农村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同样体现了中国农民的伟大智慧。全国闻名的华西村,曾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其时前往参观学习的人很多。196

5、9年末,该村将第一家村办厂设在周围林木环抱的一片沼泽地中。吴仁宝一次接受采访,回顾当初情景感慨地说:“办工厂是资本主义,正在批资本主义,怎么好搞资本主义呢?我们偷偷地办了个工厂,是个五金厂,不给外面参观的人看。首长来了,我们就把门锁上,让工人出去,首长走了,就让工人回来加班加点地干。”参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第12期,第18页。1978年,也即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0年的发展和工业增长,中国十亿人口中仍有75%的人居住在农村并以农耕为生。而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对农村经济和整个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国数

6、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从种植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划时代的改变。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非农产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如从1978年到1987年,乡镇工业产值由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0%提高到23%以上国家统计局编:《1988年中国统计年鉴》,第37页、294页。。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比重已提高到50%以上。非农业收入早已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乡镇企业的发展在经历了1970年代的“离土不离乡”、1980年代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1

7、990年代的产权制度改革和近十年来的以开发区建设为标志的工业集中布局,使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大中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基本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村就业领域大为拓宽。农村人力资源实现跨地区充分的自由流动。乡镇工业大发展所带来的最大负作用,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农村税费改革与免征农业税11经过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多年的研究与争论,探讨和酝酿,农村税费改革大幕,终于本世纪初拉开。继2000年安徽在全国率先试点后,2001年江苏等数省市便跟进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据江苏省税费改革办公室填报的“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前后农

8、民负担调查测算表”数据,税改前(1999年)农民人均税收及合同内外负担157.21元,2001年改革后的农民人均负担额为77.41元,第一年的减负率即达50.76%《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务实手册》,第372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当时的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税费负担存在着显著的“马太效应”。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农村地区而言,越是贫困地区,农户的农业税费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