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

ID:33361771

大小:5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5

我心目中的孔子_第1页
我心目中的孔子_第2页
我心目中的孔子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心目中的孔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心目中的孔子第一次真正接触孔子,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初一的第一本语文课本,有一课,叫做《论语十则》,很清楚地记得,第一句话叫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时只知道看着课本,摇头晃脑地学着古人的模样,一遍一遍地诵读。生硬地听着老师的解释,完全不明白这到底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只是作为考试和理解文言文的工具罢了。但是由哲学理论,一切事物存在一定会有它的价值。明代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曾经说过,“知行合一”,何谓知行合一?知就是理解、明白,行,就是行动,那么知行合一

2、就是把你自己知道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将二者合二为一,而且并不显得生硬。光知道而不去实际行动是不通的。那么再回过来看孔子的名言警句,其实当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回过头来去看名人们曾经说过的话,发现淡淡的几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意思。打一个比方说,你取得了成就,本想到处炫耀,但是别人并没有将你的成就当成什么重要的事情,此时你会非常生气,觉得这个人太不够朋友意思了,甚至会火气冲天。但是事后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是自己的表现欲太过强烈,却怪罪于人家的不同情理,不了解你。当你翻开论语《学而》,

3、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啊,人不知,就是人家不了解我,却不生气,那样的人才能够叫做君子。再想想今天自己的炫耀以及生气不是明显的一个小人的表现吗!自己的度量不也是太小了吗?经过反思,我们会提醒我们自己,下次不要犯相同的错误。自然界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当自己犯下错误并引起心理紧张的事后,在脑海中会产生痛苦的联想。比如说,一个小孩子被玻璃瓶子划破了手,血流不止,那必将是痛苦的。于是在脑海中会产生痛苦的联想,下一次再看到玻璃瓶子的时候,必将敬

4、而远之。而中国俗语中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草木皆兵,就是这个道理。而当我们反思自己的错误,发现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大打折扣的时候,当我们内心因为自己的小人行为而深深的自责的时候,其实那就已经产生了痛苦的联想。那么,此时圣人们的经典语录就起到了作用。当我们因为再次被别人误解而将要发脾气的时候,孔子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当头棒喝,阻止了自己过激的行为。当自己时候因为自己今天很好地控制了自己而高兴时,良性循环就诞生了。于是,圣人的经典警句就这样指导着我们的内心,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的生

5、活更加和谐,以至于达到一不违背自己的内心,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乃至多重目的。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圣人们的话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构建和谐社会,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圣人。想一下,在距今几千年前的孔子,在今天仍然被人们顶礼膜拜,那是多么大的影响力啊!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不是因为他给百姓大众带来物质享受,那只是暂时的。唐太宗。乾隆皇帝倒是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的大帝国,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可以称他们为圣人吗?不可以!真正的圣人是给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人,他们的语录,他们的精神,跨越了国籍,跨越了时代,在时空的隧道里穿梭,

6、他们是精神导师。想一下,当我们的生活困顿不堪时,耳边想起来圣人的鼓励,那是多么大的精神力量啊!这就是圣人的卓越影响。作为一个圣人,孔子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食粮,从学习到生活到做人,孔子就是一个完美的化身,他的谆谆教导如雷贯耳。他教会了我学习的方法,叫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不能一遍而止,要不断地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新的感悟。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做老师了。还有一句,意义非常深刻,叫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倡导我们要

7、思学结合,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多多思考,总结规律,而在思考的同时,不断为自己补充新的知识。在思学合一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近代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也在他的著作《思考致富》里面阐述了这一观点。同时,孔子还提倡谦虚的学习,谦虚其实也是做人的一种高尚品格,孔子将其总结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缺点。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每个人,要善于向他们学习他们所擅长的地方,努力将自己也向他们的有点转变,而面对他们的缺点,要反思自己是否

8、和他一样,行为不当,如果有,一定要改掉。孔子的另外一句话与此大同小异,叫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行也”,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孔子的谦虚还体现在他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强调学习不分地位,无论地位高低都可以相互学习,君王可以向平民百姓学习,叫做不耻下问。而唐代的韩愈在他的《师说》中也阐述了相同的观点。关于学习,孔子还有一些经典名言,比如“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阐述了学习的兴趣的重要性,以及“知之为知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