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审题指导

议论文审题指导

ID:33364923

大小:58.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5

议论文审题指导_第1页
议论文审题指导_第2页
议论文审题指导_第3页
议论文审题指导_第4页
议论文审题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议论文审题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议论文审题指导近处年的高考作文,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限制性的加强。因此,强化审题意识提高审题能力已是大势所趋。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题意”就是题目的宗旨、中心、观点、思想,审题就是弄清楚题目的基本观点和要求,从而为全文的构思找到一个恰当的起点。审题不清,往往可能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严重偏离题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在高考中,到顶也不会超过20分。所以说,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的关键一步。什么是审题?审题主要是指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2、。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审题二要求:1.准____准确理解命题意图,把握文题的限制条件。2.深____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在文题允许的范围内多角度拓展和丰富题意。供材料作文的审题一、开放型与闭合型材料作文的理解•“开放型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自选角度作文,其特点是立意自由度大,选取自己擅长的角度是此种类型作文的写作关键。•“闭合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

3、料主旨作文,其特点是立意指向中心。提炼中心是此种类型作文的写作关键。二、开放型与闭合型材料作文审题步骤开放型:1.整体理解。2.分析角度。3、选取角度。闭合型:  1.整体理解。  2.分析角度。  3.比较异同。4.挖掘含义,抓住中心。例1:材料:S中学的一个班,有许多同学常常为成绩不如愿之类的已经过去的事而懊丧,以致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一天A老师上实验课,他把一瓶牛奶放在水槽边,同学们不明白牛奶和所学课程间的关系,好奇地等待着。忽然,老师一巴掌将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同时大声说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接着他和同学们围拢到水槽前观察那破碎的瓶

4、子和淌着的牛奶,然后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仔细看一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完了,不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现在,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记住下一件事。”A、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开放型)B、根据材料主旨,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闭合型)分析角度由这个材料,可能会产生以下立意的角度:①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千万不要忽视德育。②老师教育学生要循循善诱,切不可空洞说教。③不要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要胸怀大志,目标远大。④不要斤斤计较分数的高低,要着眼于培养能力。⑤不要让失败成为你的包袱。⑥已经过去的就让

5、它过去,一切重新开始。A、按开放型材料作文要求,以上角度均可。B、闭合型材料作文还需要辨别材料中心。比较辨析:运用整体阅读整体理解的找文眼的方法,材料主旨“要正确对待已经过去的失败或不如意之类的事”。联系实际,应紧扣中心,①②从老师角度,有违材料的隐含,偏离中心。③④角度对,但方向没有指向中心意旨。③属于“擦边球”,虽然说的是对待小事的态度,但落脚点在胸怀大志,目标远大上就错了。④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违背了整体合成的原则。⑤“不要让失败成为你的包袱”角度选得准,也扣住了材料的题旨。⑥“已经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一切重新开始”扣住中心句立意,也是对⑤的纵向开掘,所以

6、⑤⑥扣住了中心,是符合作文要求的立论。三、同步讨论题:(一)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出,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试试。”以《滴水与大海》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这则材料本身的隐含性比较强,再加上要求以《滴水与大海》为题,这种题目的闭合性就更大了。《滴水与大海》限定了中心论点的范围,论点的确定还必须依据材料的主旨。材料揭示题旨的句子是“把它放到大海试试”,根据上下文诠释其含义应是:“只有把一滴水放入大海,它才不会干涸。”对这几句话加以比喻引伸,可能有以下几个立论角度:①不辞细小,才能成其大。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力

7、量大。③个人利益是微不足道的,要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④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事业,他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⑤个人只有把自己与祖国命运紧密连在一起,才能永恒。辨析:①从大海的角度分析提炼,受“海不辞细流方能成其大”名句的影响,偏离材料中心。不合题目的要求,也不合材料的主旨。②谈个人利益(力量)与集体利益(力量)的关系,合乎题目的要求,但材料的题旨并不在于比较孰轻孰重,因此我们说它偏离了中心,一滴水独存则会干涸而融入大海则能永恒,提示的道理是深刻的。应从一滴水的两种存在方式、两种不同的结果来考虑,运用引申对应的方法的不同的层面上就得出了:④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

8、入集体的事业,他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⑤个人只有把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