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

ID:33368111

大小:9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5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_第1页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_第2页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_第3页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_第4页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测量的概述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测量对象的性质(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和测量工具的精密性。3.测量分类:物理测量、生理测量、社会测量、心理测量。4.基本要素:参照点和单位。参照点即测量的起点,可以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心理测量都为相对参照点。理想的单位具备的两个条件:确定的意义、相等的价值。心理测量的单位既无同一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2、5.量表:能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即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6.量表的种类: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以及测量的不同水平,斯蒂文斯将量表分成: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不能做数量化分析。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进行任何数学运算。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和绝对值,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进行数学运算。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无绝对参照点,但有相对参照点,有相等单位,可以进行加减运

3、算。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大多数是物理量表。心理量表最好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可以知道事物某特点上相差多少和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二.心理与教育测量1.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著名心理学测量学家安娜斯泰西的定义: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根据这一定义,测验应当具备四个基本条件:行为样本(即找有代表性的少数行为作为全部行为的样本)、标准化(测验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难度或应答率、信度和效度。3.心理测验的

4、性质:相对性、间接性、客观性4.心理测验的种类:(1)(内容)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学绩测验、人格测验(2)(对象)团体测验和个别测验(3)(测验表现形式)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4)(目的)描述、诊断、预测(5)(时间限制)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6)(测验要求)最高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前者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有正确答案,后者要求被试按日常习惯回答,无正确答案。5.心理测验的功能:(1)从理论研究角度:收集研究资料、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实验分组(2)从实际应用角度:选拔人才、人员安置、心理诊断、描述评价、心理咨询第二章.心

5、理与教育测量发展历史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1)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分心测验”的思想。(2)在中国古代,“七巧板”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3)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3)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1937年美国人把它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2、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1)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2)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

6、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1921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3)1922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柯尔来华讲学。(4)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5)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6)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7)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3、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7、1)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2)从1978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3)1979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4)1980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4、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1)法国的医生艾斯克罗尔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

8、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2)50多年后,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级里学习和教育。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