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昆明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ID:33374504

大小:70.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昆明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1页
昆明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2页
昆明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3页
昆明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4页
资源描述:

《昆明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5年昆明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质量分析昆明十中孙青昆明市教研室谢家放一、试题评价(一)试题特点:1.立足基础、强调运用命题严格依据2005年高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的要求精心编制,突出地理学科主干内容,立足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题目选材围绕主干内容设计,将丰富的材料展现于卷面,之后多角度、多层次设置问题,使考生必须依据素材,把握不同的设问角度,灵活运用,找准相应的理论知识,才能围绕问题展开既有一定广度又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问题的正确解答,试卷主要内容涵盖了地球运动、大气环

2、流、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洋流、海水盐度、气候、土壤、人口、区域工农业生产特点、旅游、交通运输等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题目设计相当灵活但无偏题、怪题,对纯记忆的内容考查较少,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2.突出地理学科空间性特点,注重思维品质考查本套试卷中共用了9幅地理图表,信息量较大。在11个选择题中即选用了6幅地图,涉及地理学科的三个综合题中,均有地理图,充分体现了高考能力要求中“能从图表、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这一特点对考生析图及分析归纳

3、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3.以能力立意,巧妙设问,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迁移试题设问巧妙,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虽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但并不以书本原来的面目出现,而是围绕新问题、新情景重新整合,把掌握基础知识作为能力提升的一个阶梯,赋予题目以综合性和时代感。如选择题第1-3题,结合“极地考察”的热点知识,一反平时涉及到太阳高度时多谈正午太阳高度的常规,巧妙设问“黄河站的最大和最小太阳高度角”,这既是考查热点问题,又在其中体现了有关知识的迁移。综合题的37题,也是从“台湾问题”

4、热点入手,既考查学科内自然和人文知识,又是政、史、地三学科的综合。综合题的40题,则结合最近、最新的热点问题:“石油涨价”、“印度洋地震、海啸”,在考查学科内和三学科知识综合的同时,将我国杭州湾钱塘大潮的有关知识迁移至“孟加拉湾海啸巨大”的问题当中,使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4.分值恰当,有一定的导向性本套试题政、史、地三科各占100分,与文综全国卷的情况吻合,自然与人文知识各占50%左右(51%:49%)绝大多数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控制得较好,对现阶段高三师生的教学和复习有一定的“检测”效果和导向性。(

5、二)命题改进建议:1.选择题区分度偏低,11个选择题中有8个题目的区分度均低于0.4的理想区分度,其中有5题(2、3、4、10、11)区分度低于0.3,而综合题区分度又稍偏高,但总体上客观题的难度把握又较主观题更好些(客观题:0.53,主观题:0.42)。试卷整体难度稍偏高故及格率偏低,仅18.86%。2.试题结构应顺应近两年高考变化趋势,即增加人文地理部分比重(适当加入选修教材内容),人文地理部分应占60%左右。3.部分选择题备选项迷惑度较低,对正确选项无干扰性,如选择题第5题只有14人选B,第4题

6、只有24人选D。地理·第4页共4页4.地图的绘制不够清晰,有的字迹模糊不清,尤其是第9、10、40题,第37题经纬度数值漏标,,大型考试应力求图幅准确、精美。5.命题应更严密。选择题第6题四个备选项为四大高原地形特征,对36题第(1)题有一定暗示性。二、考情分析本次考试共抽取了昆明市除师大附中外13所一级学校1145名考生的成绩统计,按文综地理部分总分100分计算,在本次考试中,地理学科成绩如下:平均分:46.24分;及格率(60分):18.86%;优秀率(90分):0.09%;最高分:92分(仅1人

7、);最低分:0分;具体分数段如下:分数段80-89分70-79分60-69分50-59分40-49分30-39分20-29分10-19分0-9分人数17451532593012321001126标准差:15.22信度:0.74效度:0.4难易程度(易:中:难):0.11:0.68:0.21区分程度:(一般:好:优秀):0.26:0.21:0.53分数段峰值集中在40-49分之间,共301人,占总人数的26.29%;其次是50-59分之间,共259人,占总人数的22.62%;30-39分之间,共232人

8、,占总人数的20.26%,即30-59分之间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69.17%;总体看,本次考试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欠缺(1)基本概念不清。如36题第(1)题,图示区域北部地形特点,既要答地形也要答地势特点,且最根本的知识就是高原地形特征:地势起伏较小(或相对高度小),海拔高(平均5000m以上)这些内容从图上就可以读出,而学生有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势,答“海拔高”后面必接“地势起伏大、崎岖”,已经答出“高原地形为主”,却答“地形崎岖”,对高原地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